碳交易免費核配?環保署:不免費但會簡化

政府將成立碳權交易所,工總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參考歐盟、美國加州及韓國等先進國家,如碳排放額度分配方法經驗,制度初期以免費核配爲主,再搭配逐步提高部分拍賣比例。應避免重複負擔碳成本,學習歐盟針對大排放源採取碳權交易制度,小排放源採行免費制度,達成共同承擔減碳責任,以提高減碳效果。

環保署長張子敬24日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質詢時指出,歐盟雖有免費核配機制,表面上看似可少繳一點費用,但實際並不一定會減少,這是因免費核配額度後,需要繳交碳費的排放量變小,費率反而要變高,因此對於企業來說,這樣不一定會更好。

張子敬強調,臺灣不會採取碳排放額度分配的規則,但希望讓相關制度能夠建立,且未來「氣候變遷因應法」即將正式收取碳費,兩者的收費觀念與碳權交易是一樣的目的,但是碳費的做法未來會更簡化,便於企業執行減碳作業。

環保署說,現在必須就要開始啓動相關碳費的相關機制,預計下半年會提出相關的收費標準草案與外界溝通,明年正式上路收費,這樣才能累積一定的內容後與國際接軌談判,尤其是與歐盟溝通時,國內必須要先行,纔有利於後續洽談。

環保署說,碳費徵收仍在規劃中,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爲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電力業與製造業,且被徵收對象可提出自主減量計劃適用優惠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