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人性的愛與孤獨 曉劇場《潮來之音》赴歐洲巡演

《潮來之音》刻畫人的細緻情感,呼應每日生活面貌,並預示災難之後的思念,該如何珍惜當下或是如何讓愛得以延續。(曉劇場提供)

曉劇場導演鍾伯淵編導作品《潮來之音》於2020年首演後即獲得好評,今年將於6月前往立陶宛克萊佩達國家劇院The ATRIUM國際劇場藝術節及德國柏林文化中心演出,並受邀參加布拉格劇場四年展臺灣館。

鍾伯淵在2018年受國藝會海外藝遊支持,赴日本三大靈場之一的青森恐山,恐山上的「潮來巫女」,是類似臺灣傳統信仰中靈媒的角色,而潮來巫女承載思念之情,爲生者與亡者傳遞愛意,鍾伯淵發現乩童與日本潮來巫女文化有着相似的精神,並以此化作全新的表演形式。鍾伯淵也從中思考,「當人類遭遇重大災難時,信仰作爲什麼的媒介,在生死兩端成爲一種修復或是自我對話的過程。」

《潮來之音》從海嘯災難的預言,窺視人性的情、愛、孤獨與存在,以一位與盆栽生活的男人、一位養貓的女子、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切入,探討同志婚姻、代理孕母、寵物臨終等議題。刻畫人的細緻情感,呼應每日生活面貌,並預示災難之後的思念,該如何珍惜當下或是如何讓愛得以延續。

鍾伯淵表示,「這個作品具備全世界的普適性,從災難出發,保留語言的文化內涵呈現臺灣當代的議題,並與世界呼應。」

《潮來之音》劇作誕生於全球疫情之下,經歷韓國東亞人民戲劇節、首爾國際環境藝術節演出、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及臺東藝穗節,國內外已演出超過35場次;今年歐洲巡演前夕,將在萬座曉劇場重新搬演《潮來之音》完整版。將於5月19日至21日在臺北萬座曉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