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市場信心 今年以來大陸逾700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

(圖/新華社)

爲了提振市場信心,今年以來大陸已有逾700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其中,將回購股份進行註銷的上市公司逐漸增加。分析認爲此舉可提升每股收益,達到穩定股價、向市場傳遞信心的目的。

《中國證券報》報導,Wind數據顯示,1月1日至2月7日,共有599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的提議或者預案。同時,共有702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總金額超過332億元人民幣。

一些行業龍頭公司出手「闊綽」,三安光電、藥明康德、格力電器、寧德時代等公司回購金額居前。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股份回購作爲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具有優化資本結構、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健全投資者回報機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其中,「註銷式回購」案例增多,有不少公司主動變更回購用途,將尚未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的回購股份變更爲註銷。

業內人士表示,與回購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不同,把回購股份用於註銷,能夠減少公司股份的市場供應量,從而在淨資產收益總體不變的情況下提升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是公司股價的定價基礎之一,此舉可達到穩定股價、向市場傳遞信心的目的。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表示,上市公司認爲其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而利用閒置資金回購股份,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回購的股份如果註銷,可以減少公司股本,優化資本結構。回購的股份如果用於員工激勵計劃,可以進一步激發員工積極性,有利於提振公司業績。

報導指,過去,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多用於股權激勵。最近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將回購股份進行註銷的上市公司逐漸增加。除了藥明康德等直接表明註銷回購股份的案例,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公司主動變更回購用途,將尚未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的回購股份變更爲註銷。在2024年以來發布回購預案的公司中,72家公司決定定向回購註銷部分限制性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