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互聯網對「美國文理學院」怨氣好大啊

最近這幾年,對於赴美讀書的小夥伴來說,文理學院早已不再陌生,也不再會經常被誤解成“野雞大學”,但不少人對於文理學院,還是持觀望態度,認爲文理學院沒有大U含金量高,但對於本文的作者而言,雖然花重金讀了四年文理學院,學成歸來仍是普通人,但這些年的經歷卻無比寶貴......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

最近刷小紅書看到很多關於「美國文理學院」的黑帖,讓我非常震驚。啊?文理學院都有黑粉了?看來我們文理學院真的出圈了。

我一般看到這種帖子都直接跳過的。畢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沒必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

外加上老有人在這種帖子底下評論:“所有建議中國人讀LAC的中介都可以拉黑。”

推薦文理學院已經成了一種“美本留學圈的政治不正確”了,我可不想被大衆口誅筆伐

無奈我的幾位老闆都在美國文理學院讀過,有位大佬特別希望我寫一篇文章,爲文理學院正名。

我哪敢啊?我可是Middlebury College混得最差的畢業生,畢業6年才賺回大學4年的學費。

我的LAC一屆不到20箇中國人,大家一畢業都去到了投行、諮詢和科技大廠,或者去Top10大學讀研了,畢業年薪百萬的至少佔一半。

只要你有想法、願意Network,我們明德畢業的同學不論夢想是什麼,如今大都得償所願了。畢竟文理學院的校友圈還是很給力的,大家都非常真誠熱情,願意把資源和人脈分享給你。

反觀我,沒啥遠大的志向。我的夢想就是做一份“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也在同一家公司呆了6年。每次同學聚會,同學們問起我工作怎麼樣?我回一句:“就這樣,老地方幹留學中介唄。”

按照LAC黑粉的邏輯,像我這種“海歸Loser”,應該非常痛恨文理學院吧?

因爲它沒有給我帶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花重金讀四年,學成歸來仍是普通人。

但是呢,我不但不恨文理學院,反而非常感激它。剛畢業的我確實覺得學校很bubble。6年過去後,我越來越覺得大學4年的教育很值。

文理學院具體怎麼個值法?爲了不把文章寫成流水賬,我決定寫個“Diss Track”。就拿小紅書網友寫的帖子,一條條來反駁吧。

*小紅書網友“丹尼斯”同學,我寫文章對事不對人,不是特意針對你,如有冒犯,我先跟你道個歉。

黑點一

“文理學院沒名氣”

文理學院確實沒啥名氣,這點沒法反駁。

談起母校一律稱自己唸的“野雞大學”。好不容易逮到個人聽說過自己的學校,一下心花怒放,心裡暗暗稱讚對方:“有sense。”

關於“在一所有名的大U,你覺得你就是世界之王”這條,我感覺可能因人而異吧。

有沒有在名校讀書的小夥伴出來發個言啊?你會覺得自己因爲讀了個書,就成了“世界之王”嗎?

▲ “在一所有名的大U,你覺得你就是世界之王”

我感覺留學幾年,穿梭在各種牛校,遇見的形形色色的大佬,只會讓我更加確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件事。

時刻對自己的Ego進行Reality Check:今天又是開啓平凡留學生的一天!

寫到這裡,跟大家分享個樂子:雖然我的大學不是很有名,但我的高中大家應該都聽說過。

我在上海平和學校讀了12年。出於運氣,從小學一年級就進學校了。

在我們當年,像平和這樣收中國國籍的學生的學校,還沒資格當國際學校,只能說是高中提供了國際課程,從小英文抓得比較緊,故美其名曰“雙語學校”。

從小到大,課外輔導班的老師跟我說過無數次:“平和是江浙滬老闆讀不好書的孩子纔去的貴族學校。”

每次說到“貴族學校”四個字,語氣還要陰陽怪氣一下,校外老師的眼神裡寫滿了鄙夷。

聽到這種言論,我內心暗暗吐槽:“你都沒去讀過,盡在這裡以訛傳訛。”

雖然我成績一直不錯,中考成績全上海的高中都能上,包括當時很紅的四大名校。但內心總感覺自己讀了平和,就像我犯了什麼罪一樣。

這種沒由來的“負罪感”,簡直跟我讀完文理學院,看到網上對LAC鋪天蓋地的黑評的心情如出一轍。

我覺得“偏見是造成誤解的最大因素”,因爲不夠了解,所以給了他們想象空間隨口指摘。

好在我高中畢業後,平和發展得越來越好。好幾次看國際學校榜單,平和能排進全國前3,真沒想到,最後還是學校比我更努力哈哈。

我現在都不敢對外說我是平和畢業的。一旦說完我是平和人,肯定有人會問:“哇,你在平和讀了12年,你家一定很有錢吧?”

我哪有?我在平和的綽號叫“平和杉菜”,算全校最窮的人。連上IB高中都是託中考成績好的福,拿了獎學金進的。

咳咳,有點跑題了,我想說:哪怕從一所有名的高中畢業,像我這樣Ego很小的人還是會唯唯諾諾,並沒有感到自己是什麼世界之王。

也不會妄想別人因爲我的高中高看我一眼,我還是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的。

咦?好像沒怎麼提文理學院?不好意思,下條一定。

黑點二

“文理學院小班制沒什麼好吹的”

文理學院的“小班制”確實沒什麼好吹的。網上有好多人說文理學院就像“大學版的高中”。如果你高中在國際學校、美高加高讀的,LAC很像高中的延續版。

一個班最多不超過30人,教授上完第一節課就能叫得出所有人的名字。Office hour你帶着任何問題去到教授辦公室,教授都會非常認真地解答,爲你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

我高中有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過夏校,本科在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交換過,去過UIUC旁聽過一百多人的工科大課。綜合體驗下來,還是Middlebury的小班教學最對我胃口。

沒辦法,我自己的鍋。一個教室一旦超過20個人,我上課注意力就不集中,容易走神。

你說說,同樣一年花幾十萬學費,幹嘛不選個人少、開心的學校上?你能得到教授全部的關注,還有機會發言,把那5%-10%課堂參與分拉滿,多美妙啊?

“課堂表現就是沒美國人好”這點,因人而異吧。有些老美愛搶答,他們也不是句句在點上啊。

如果你感受到了“東亞人的Bamboo Ceiling”,姐在這裡送你三句話:

1.菜,就多練;

2.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3.實在不行,咱就放過自己,不必事事爭第一,人別活得太累。

總之吧,Midd的本科教育真的好的沒話說。大學四年有一種真正被當成“人”的感覺,我遇到的教授和同學都很真誠,在學術上願意傾囊相授。

好多人說,文理學院太bubble,美好得不真實,畢業才發現缺乏真實社會的毒打。

瞧這話說的。咋滴?你還想被毒打一輩子啊?人生短短數十載,有四年被當成“人”一樣對待多好啊!不應該感動得哭出來嗎?

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哈。

黑點三

“文理學院學術嚴謹,GPA難拿高分”

我看了下這個作者,他說自己去了Top 2 Lac,應該是Amherst。我不知道Amherst是不是GPA Deflation,聽說Swarthmore壓分挺嚴重的。

我們明德壓分主要看教授,有些教授給分挺鬆,有教授給分很嚴格,大家上Rate My Professor這種打分網站應該都能看得到。

如果你很在乎GPA,多選點水課就好了,這點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都差不多吧。

我不太清楚AP換分的情況,我們IB大考經濟7分是可以抵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入門課的,所以我一進學校直接上了經濟學的高階課。一上來學高難度的課程,GPA確實有受到影響。

我依稀記得當時掉績點這事,對我打擊很大。

尤其當我在文理學院拿到人生第一個B+,那種衝擊感不亞於“身爲平和杉菜,我小學一年級參加的第一個生日會竟然是在湯臣高爾夫別墅(當年2000年出頭,上海房價才500多萬),發現閨蜜的豪宅有五層樓高,自帶一個檯球館和壽司房”那麼大。

當時我的表情be like:

不過6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看,我其實挺後悔沒在大學裡多學一點高難度的課程。

講真,早知道自己不管怎麼學就是個普通人,乾脆就純粹爲了知識多學點感興趣的,而不是爲了什麼腦殘的GPA,去學自己不感興趣的水課。

這樣我死之前至少也體驗過學術上的挑戰,徹徹底底升級一下我的大腦。寫到這,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的室友。

當年明德有個政治學大牛教授叫Murray Dry,在芝加哥大學從本科讀到PhD,師從Leo Strauss,培養的學生不少人都成了美國國會議員。

他的課是出了名的難,課上讀的書是哲學原著,能從他課上拿A的人都是人中龍鳳。

我的室友也是中國留學生,去上了他的課,每天教授佈置的Reading都是上百頁,考試也是直接抽哲學原典裡的具體知識。她整日泡在圖書館裡學得昏天黑地,喊她出去玩,整個人像是被政治哲學給奪舍了,一心只有學習。

她本科專業學的建築,政治哲學不是她的專業課。她只是出於興趣選修了這門課,且學得樂在其中。很明顯,這門課讓她整個人在學術上脫胎換骨了。在一旁暗中觀察的我很羨慕她的勇敢。

我問她怕不怕掉GPA,她說她怕。

但她更怕自己這輩子錯過這門課,因爲教授教得真的很好。如果沒有這門課,她可能沒耐心看完這麼多經典好書。

那一刻,我羞愧難當,因爲我室友學習很純粹,不像我,只關心GPA。

我不是在說關心GPA有問題,畢竟留學生在乎GPA乃人之常情,申研讀博、找工作都用得到。

而是說在文理學院,你能遇到不一樣的人。他們看問題的視角沒那麼功利,有他們一定的道理。這種良性的「物種多樣性」會影響你看問題的角度,學會平常心體驗世界,不過分計較得失。

黑點四

“文理學院位置太偏”

這點也沒什麼好反駁的。

明德(Middlebury)校如其名,我們同學羣都叫“中埋大學”了,可想而知學校有多村。學校最近的商超不是Target,是T.J.Maxx、Hannaford,還得坐慢吞吞的公車才能過去。

我這個從小在上海長大的娃,第一次看到這麼村的地方,有被樸實的交通載具震撼到。

好在佛蒙特州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州,自然資源豐富,許多有錢老白人會來這裡買養老房、滑雪度假。

我很快就適應了美國鄉村生活,我們學校有自己的滑雪場Snow Bowl,滑雪不用體驗下餃子,不用跟其他遊客搶滑道,真嘟很爽,騙你是小狗。

秋日週末報名Mountain Club的活動,能免費爬各種風景優美的登山Track。在Midd讀書是艱苦卓絕的,週末要好好享受一下自然風光。

如果你喜歡Social,嚮往城市生活,那麼文理學院確實不適合你。

如果你喜靜愛宅,是i人,像我一樣大學四年想省點生活費,一旦處理起復雜的人際關係,CPU就容易燒乾,文理學院對你來說就是人間天堂。

像我這樣的宅人,哪怕現在在上海工作,大多數時間也是工作、家裡兩點一線。同樣是宅,你在文理學院宅着,至少還有好山好水相伴。

如果你熱愛戶外運動,喜歡自然風光,明德也很適合你!而且超大運動場Virtue Field House真的是我人生見過的最好看的室內運動場,熱愛體育運動的入股不虧啊!

感覺反駁貼,寫着寫着就成安利貼了_(:3」∠)_

我們學校雖然村,但勝在環境優美、非常安全、學校建築審美統一。在美麗的明德讀書,對我這樣的i人來說,四年完全不會無聊。學業壓力再大,看一眼桃源仙境,心情又重新美麗起來了。

大學四年就當在一個五星級度假酒店度過了,這樣想想,是不是心裡好受多了?

再說了,又不是讓你一輩子在村裡呆着。實在不喜歡,轉學、讀研、工作也可以去大城市的嘛。

黑點五

“文理學院氛圍不好”

最後一條,文理學院氛圍不好。我不清楚Amherst怎麼樣,只能說自己體驗下來,明德氛圍是真不錯,相信大家能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

“中國一線城市搖搖欲墜的中產子女”,這話怎麼聽着像那種營銷號爲了營造焦慮會寫的詞?爲什麼我會知道?因爲我的工作就是寫公衆號的嘛。

至於“每年幾十萬學費”,現在留美留英學費加生活費都要幾十萬。學費貴的綜合性大學海了去了,咋就文理學院有原罪了呢?好多文理學院給助學金也挺大方的,你咋不挑好的說?

“沒ex生活、沒戀愛談”…很抱歉以這種方式認識你,但…這種個人問題也能賴文理學院嗎?強者從不抱怨環境。

論環境,有一說一,文理學院真的挺適合談戀愛的。嗯,一談就是新英格蘭鄉村愛情故事。

順便插一句,我們學校喜歡錄那種運動隊隊長,不論男女顏值都挺高的。人雖少,但不缺帥哥美女啊。

還是那句話,我不知道Amherst好不好找對象,Midd想脫單真的不難。我很好奇其他文理學院的擇偶情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分享。

最後“每天的娛樂活動在於建立鄙視鏈,在小紅書上罵別的學校和谷愛凌?”(呃呃谷愛凌好像拼錯了,她叫Eileen Gu)。

我懷疑這是個人行爲,並不是Amherst同學的Daily Routine,需要其他校友現身說法一下。

平心而論,文理學院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每每回憶過去,腦海中永遠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給我力量,那裡友善的教授和同學們讓我相信人間有真善美存在。

▲ 用小紅書流行語來說:一想到在文理學院讀過,感覺屍體暖暖的

在外界看來,美國文理學院很奢侈,但這真的是它的錯嗎?

你買鉑金包的時候,會問它配不配嗎?

我猜不會吧,肯定是吃準它的Prestige(聲望)無腦入了。哪怕包包德不配位,質量並沒有價格那麼好。

誠然,美國文理學院沒鉑金包有名氣,但你問我願不願意用20個鉑金包換文理學院4年的教育?我是不願意的。

好的教育可比奢侈品珍貴多了,這份人生體驗對我來說千金不換。體驗過的人應該都懂這句話的含金量吧。

本文系授權發佈,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