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命題 凸顯城鄉知識落差

一一三年統測甫落幕,若統測考的是技高學生在新課綱下的學習成果,那麼統測試題亦可視爲命題者對於新課綱的實際支持行爲。綜觀統測國文試題與筆者的考場觀察,有兩點不吐不快:

一、試題取材與課文相關者幾希:

在教學現場中扮演課綱執行足跡的部訂課文,原應陶冶技高學生人文精神的底蘊,卻在驗收他們三年成果的大考中淪爲記憶的傀儡;反倒是日人遊賞、羅馬英雄、貓與IKEA成爲決勝的關鍵。

此份試卷,從十四篇古文延伸出去的經典概念有限,立異爲高的促狹感如影隨形;有多少平日不懈於閱讀的學子,寫完考卷之後,認爲自己「國文不好」?用心上課、細心賞析的師長,會不會在這份考卷裡迷路徬徨、懷疑自己是不是辜負了學生?而試題取材自課綱課文之所以如此有限,是因爲課文已是明日黃花?還是若無法研發出石破天驚的創新題型,寧可捨棄不用?命題者對新課綱是否有「同牀異夢」、「貌合神離」之虞?

二、流於一言堂的速食評論文化:

考試結束鈴響結束沒多久,立刻就有師長的試題評論。來自都會區的師長,於統測最有關注度的一天,大力讚揚這份試題具有高鑑別度、能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然而評論者是否親自寫過題目才下定論呢?

瀏覽試題並不等於實際試做,少數意見也不盡然代表大半真相,流於一家之見、一區之觀的評論,會不會在無形中誤導了命題者與學習者的認知?

試題取材與課文相關性低,造成教師教學重點的困境。若大考試題將部訂古文作爲形而上的精神象徵,而將使用非客觀立場用語的題材、華麗的版面設計,與最好有背景知識的專有名詞作爲形而下的測驗,加上一言堂的速食評論文化推波助瀾,可預期未來技高國文教師將不斷在考題驅策下,於「跨領域」中疲於奔命;國文將從具有文化精神載體的素養學科,成爲商管理論與產業成績的傳聲符碼,技高學生對於課堂國文學習的定位將更無所適從。

「IKEA效應」指的是消費者對於自己動手組裝產品所帶來的成就感,會使他們對該產品有較高的評價。

西部城區的孩子對IKEA並不陌生,但這不代表全國學子都體驗過IKEA的魅力所在。這是一個在一開始就標記了「城鄉差距必有背景知識落差」的考題。命題者在精美試題付梓後欣賞精美試卷,在數萬學子考完後,再欣然接受幾位都會區評論者短時間內的意見輸出…命題者有沒有可能也落入了IKEA效應的陷阱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