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3大飲食地雷 年輕人增肌減重也中鏢

衛福部嘉義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啓禎。(嘉義醫院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衛福部嘉義醫院營養室主任林資淳。(嘉義醫院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35歲蔡先生力行增肌減脂,大吃海鮮、內臟、也喝點酒,長期下來關節疼難當,竟是罹患痛風,衛福部嘉義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啓禎說,吃過量蛋白質、營養不均衡、喝酒,好發痛風;營養室主任林資淳也說,海鮮、內臟類是高普林食物,更容易讓身體不適。

蔡先生幾乎每天自己煮義大利麪當晚餐及隔日中餐,用濃縮醬汁,偶爾喝酒,醫師及營養師認爲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濃縮醬汁及喝酒,踩了痛風飲食地雷。

黃啓禎說,痛風是尿酸結晶跑到關節腔,導致發炎疼痛,近年來年輕人流行增肌減脂,大量攝取蛋白質,加上營養不均衡,如果又喝酒,就好發痛風,因此不宜長期食用單一類食物及高濃縮食物。

黃啓禎也說,痛風年輕化與日常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尿酸本來就會在體內累積,如果沒有控制好飲食,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治療上就是先止痛,而非降尿酸,再搭配低劑量秋水仙素治療,症狀緩解時間則視關節大小,小關節約1、2天會好,大關節要3至5天。

林資淳表示,蛋白質攝取以標準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爲基準,如果體型肥胖或過重者減重,每月1至2公斤爲宜,減重速度過快易增加體內普林釋放,減重應循序漸進。

還有烹調方式,要少油,可用蒸、煮、涼拌、快炒方式,避免長時間燉煮、油炸,很多人因爲痛風不敢吃黃豆類及豆類製品,但豆類的普林含量約僅海鮮、內臟類的一半。

平日養生保健應適量食用優質蛋白質,搭配蔬菜、水果,維持正常飲食、運動習慣、每天喝2000c.c.以上水份,幫助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