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打造樂活退休生活 股債佈局思維大不同

退休理財股債配置建議

根據國發委會推估,臺灣將在後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預估將於2039年突破30%,銀髮世代的來臨已是必然發生的未來,而如何善用投資管道打造退休生活,更是現階段理財的重中之重,近期各大投信均有獨到退休理財術,不論透過股或債,都可協助投資人建構遊刃有餘的退休生活。

凱基投信董事長丁紹曾點出,現代退休制度的起源是來自1889年由德意志帝國所設計,最初的設計是僱員在70歲退休,由政府發放養老金直到去世;在1950年與1990年時,已開發國家的人均壽命是65歲、73歲,到了2020年,則已超過80歲。

隨着高齡化社會的形成,退休準備變得格外重要,但丁紹曾認爲,臺灣人在退休準備明顯不足。對比美國與臺灣的退休資產規模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重來看,美國有135%,而臺灣則僅29%,其中,臺灣退休資產投資於本國股市的金額佔本國股市的比重只有3.6%,也遠低於美國的49%。換言之,臺灣退休資產投入臺股明顯不足。

凱基投信新事業發展處主管穆正雍指出,過往投資高股息的投資人,很容易陷入一味追逐高殖利率,卻賠價差的投資痛點。因此,建議佈局高股息時,應同時兼顧股息表現和股價成長的投資策略。

穆正雍表示,由於ETF完成設計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它的未來表現,而凱基投信在設計高股息時,就將篩選機制升級進化,克服人爲誤判與投資習慣,搭配定審制度汰弱留強保持成份股競爭力。

不過,也並非只能從股票着手,臺新靈活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怡慧認爲,對退休族而言,其能忍受的波動度與風險較低,應該配置在波動度相對股市小且具防禦性的理財商品,則配息型債券基金是不錯的退休理財工具。

李怡慧分析,每個景氣循環階段都有相應表現突出的債券類別,若懂得靈活運用多重債券,掌握景氣循環與債市輪動契機,更能讓投資發揮最大效益。而根據歷史經驗,過去8年中的7年,運用多重彈性調配的靈活入息策略債券,績效明顯勝出純投資級企業債券指數,勝率達87.5%。

展望後市,李怡慧強調,美國公債殖利率會在Fed最後一次升息前達到高點,爲債市營造進場的甜蜜點,退休族可適時佈局同時兼具「高信用評等」與「好收益率」的靈活入息策略債券,以享受樂活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