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美國加息週期近尾聲… 亞太貨幣如何佈局?

(更多外匯探搜請掃QR Code)

美國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6.4%,增幅比上月的6.5%略爲回落,但不僅高於市場預期,也跟2%的央行目標尚存在一段距離。另外,1月非農就業數據明顯超預期,勞動力市場維持強勁,市場對美聯準會的終端利率預期進一步上升至5.2%左右,美元指數(DXY)月初至今上漲超過2%。

短期內(一個月或更短),投資者可以考慮逢低買入美元;但我們認爲美元近期受到的支撐是短暫的,美元料將在年末前走軟,投資者反而可以考慮逢高賣出美元,避免有過多的美元多頭部位。

亞洲貨幣指數(ADXY)在去年前十個月相對美元貶值超過11%,但美國通膨放緩降低了聯準會過度緊縮的風險,市場對經濟硬着陸的擔憂消退,導致美元廣泛走軟,帶動亞洲貨幣自11月初至今回升接近6%。此外,中國迅速重新開放提振了亞太地區的經濟前景,過去幾個月資金加大流入。

歐元區經濟數據意外好轉,加上中國全面重新開放,美元的轉折點來得比我們預期要早,因此,美元近期的強勢料將是溫和且短暫。此外,聯準會已接近加息週期的尾聲,在3月政策會議後,我們預計聯邦基金終端利率將達到4.75~5%的峰值。更重要的是,市場開始預期聯準會在年末前啓動降息。

從目前水平來看,我們認爲亞太地區現貨匯率年內平均尚有約4%的升值空間,升幅溫和的部分原因在於全球經濟低於趨勢增長,雖然在本季度末可能觸底,但往後的復甦面臨一些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環境緊縮或令美國和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接近零,這將有所抵消中國等其他新興經濟體增長反彈的影響。雖然我們預計亞太地區貨幣平均升值的幅度不大,但部分的漲幅或達到中至高個位數。

■人民幣、澳幣和泰銖受益大陸解封

中國重新開放的受益者—人民幣、澳幣和泰銖:大陸重新開放利於經濟復甦,加上中央政府出臺有利房地產行業措施,人民幣在9月底之前有希望上探6.5。澳幣也直接得益於中國對澳洲的大宗商品需求,加上澳洲去年第四季總體和核心截尾平均CPI分別年增8.4%和6.9%,澳洲央行可能需要保持鷹派,從而對澳幣提供支撐。

在疫情前,每年到訪泰國的約4,000萬名旅客中,有1,100萬人來自中國。此外,在油價和貨運費用回落的情況下,泰國的經常帳戶盈餘有望進一步改善,從而利好泰銖表現。

注意日圓空頭頭寸:日本央行一直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少投資者利用日圓作爲融資貨幣,但自去年11月以來情況已經轉變。隨着美國通膨降溫、日本央行意外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限調高至0.5%,日圓迅速攀升。由於日本通膨壓力不斷增加,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限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進一步上調至1%。鑑於聯準會加息週期即將結束,我們預計日圓在9月末前走高至120。

亞洲週期性貨幣—新加坡元及韓元:有關地區與全球(特別是發達市場)的需求有較高相關性。相關地區經濟增長指標仍然疲軟,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過去四~五個月保持在收縮區間,出口負增長進一步惡化至雙位數,我們相信這些週期性貨幣將會跑輸其他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