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不玩命 防溺10招保安全

民衆前往海邊嬉戲玩水體育署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本報資料照片

天氣愈來愈熱,許多學生利用假期出遊戲水,據教育部校安通報資料顯示,每年端午節過後就進入夏日學生溺水意外高峰期,溺水發生地點以溪河流、海邊等開放性水域最多。教育部體育署呼籲學生安排戲水活動要特別注意水域安全,注意氣象報告、選擇合法戲水地點、要暖身等「防溺10招」,玩水不玩命,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每年夏天學生經常結伴遊戲水,因疏忽而發生溺水意外。據教育部校安通報資料顯示,往年學生溺水事件,高峰期集中在端午節到暑假結束。另外,畢業生尚未進入新學校前也容易因情緒放鬆,結伴戲水疏忽而發生溺水意外,102年就有5位畢業生溺斃,在即將邁向人生下個階段就畫上休止符

體育署統計學生溺水事件發生場域,主要是溪河流、海邊等開放水域,108年發生溺水事故17位學生,其中7人在溪河流、7人在海邊、3人在水池;今年發生溺水事故的7位學生,3人在溪河流、1人在海邊發生意外。

體育署同時公佈99年至108年容易發生學生溺水事故的水域,海域部分新北市沙崙海域7人、墾丁海域7人、竹圍漁港7人、高雄市蚵仔寮漁港5人、高雄市二仁溪出海口5人爲最多。溪河流部分則以新北市烏來山區5人、新北市大豹溪4人、新北市三峽河4人、石門水庫4人爲最多。溝圳部分,嘉南大圳6人、桃園大圳4人爲最多。

臺灣夏季雨量豐沛,山高水急,許多發生溺水意外的學生,多是禁不住冰涼溪水誘惑,臨時起意去玩水。臺灣沿岸多屬「陡降地形」,離海10公尺左右就有「暗溝」,這種地形容易造成「反捲流」,只要長浪一來就很容易把人捲到外海,因此每年有不少遊客只是在海邊玩水,就被「反捲流」捲入海中。

體育署呼籲學校和家長務必注意學生動向,夏日玩水不玩命,一定要慎選戲水場所,提醒學生「防溺十招」,包括「五不」:不長時、不疲累、不跳水、不落單、不嬉鬧,以及「五要」:要合法、要暖身、要注意、要冷靜、要小心,以保障生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