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北京出手 爲俄烏停戰創造機會

社評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會談,展現了兩國團結的夥伴關係與兩人親切的私人情誼。習近平有調停俄烏戰爭之意,普丁稱許習近平「對於國際局勢抱持考慮周全的態度」,表示已經看過中方提出的烏克蘭解決方案,會予以討論。習近平接着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爲結束這場戰爭創造機會。

結盟抗美非北京首選

習近平促和中東宿怨伊沙兩國,讓西方國家吃驚,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當天,北京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主張,西方領袖普遍批評,認爲缺乏具體方案,習近平訪俄又頻頻唱衰,甚至認爲中方提出方案,只是爲習近平訪俄製造中立假象。華府不斷指稱中國有支持俄國武器的計劃,但拿不出證據,白宮發言人柯比稱停火是「認可俄羅斯的征服」。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的戰爭罪行,發佈逮捕令,無異於給習近平難看,讓人產生習近平與戰爭兇手站在一起的印象。

美國不斷強調中國「反美親俄」,在俄烏兩造間不會保持中立,但這不是事實。中國確實不再對美中關係抱希望,習近平6日在全國政協一場委員會議的講話,罕見指名道姓地批評美國,指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顯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美方據此認定中俄關系將更加密切,習近平此行是去深化雙邊結盟關係,中方沒有資格做調人。

中俄關系友好、反美立場一致,的確很容易讓人推測,中方支持俄羅斯取得對烏戰爭的最後勝利。但這是過去冷戰二極對立下大三角戰略的慣性思維,對於反對打新冷戰的北京而言,未必如此。北京最在意的是周邊安全,而非與西方間的集團對抗,中俄結盟抗美不是北京的首要戰略,北京的首選是以多極格局建構有利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對北京而言,固然不樂見俄羅斯崩潰裂解,但更不願見一個衰敗虛弱,只能仰仗美國鼻息的歐洲,兩者都不符合北京的戰略利益。北京不想弱化歐洲,更不想失去歐洲。歐洲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先進技術的來源之一。北京絕對會在俄烏之間保持中立,以免落入美國的口實,對中歐長期關係的維持不利。

俄烏雙方都信任中國

拜登政府不樂見中方調停和解談判,但現實上無法阻止中方在未來停火或停戰協議的討論與簽署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未來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乃至俄羅斯所追求的安全空間,都可能有北京的影子。更不用說戰後重建,北京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烏克蘭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烏克蘭不願對北京惡言相向,希望保持雙邊溝通管道的暢通。日前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與大陸外交部長秦剛通話後表示,烏克蘭不認爲北京有意武裝俄羅斯。澤倫斯基也與習近平約定,在習近平返回北京後通話。

拜登政府雖然不願停火,但國際輿論與美國民意開始改變風向。不只歐美大城市出現反戰示威,一些學者也表達反戰的立場,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日前發文,指西方的目標若訂在支持烏克蘭贏得戰爭,將會是一場步向深淵的夢遊,衝突將不斷擴大、加劇,德國將會深陷其中,如果目標放在阻止俄羅斯獲勝,則風險較小,因爲這會在談判過程中提供更多妥協的機會。

美國明確表態不願烏克蘭停火情況下,習近平達成俄烏和談的使命難度極高,但一年多的苦戰,交戰雙方及涉入國家已顯疲態,持盈保泰的中方此時介入,對戰後國際安排與重建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已成爲唯一夠分量,且能取得俄烏雙方信任的大國,北京在這時間點出手,也許不會立即有具體的成果,但至少已爲世界帶來和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