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國際風向拚經濟 臺灣不可誤判

旺報社評

習近平在國內與國際場合,陸續與德國、美國、法國、韓國、澳洲、荷蘭、日本等國家領袖舉行面對面的會談,與西方大國關係的修補與和緩,固然是「大國外交」的成功,更重要是習近平權力再鞏固、拜登期中選後未跛腳的自信,加上西方各國對未來世界大局的評估,三大因素因緣俱足,讓北京在外交上能有所斬獲,也預示未來兩年國際情勢的可能變化。

習近平修補國際關係

二十大結束後,中共釋出清晰的戰略方向。就像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言,北京的內外政策與戰略意圖都清楚地呈現在政治報告中。王毅指出,中共將堅持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持續對外開放,願意以中國的發展爲世界帶來新機遇。王毅沒有說出來的是,中共在二十大的報告中也強調「敢於鬥爭」,而人事佈局也重視鬥爭經驗,這些都表示北京從底線思維出發做好最壞的打算。這種清晰的堅持開放且不畏鬥爭的兩手策略,自然會給其他國家多一層思考。

這種兩手策略能產生一定效果,但最主要還是各國對未來國際情勢發展的判斷。首先是全球經濟衰退的徵兆越來越明顯,讓許多執政者感受到壓力。歐盟委員會預計未來一年經濟成長僅0.3%,低於先前預測的1.4%。《彭博新聞》10月17日發佈的經濟模型預測顯示,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機率更是達到 100%。德國總理蕭茲訪華前就表示,西方國家要與中國經濟脫鉤並不現實。再者,西方國家也出現「烏克蘭疲乏」,即便是美國國內也開始出現反彈,共和黨就表示不會繼續給烏克蘭空白支票,要緩和俄烏戰事甚至戰後重建都少不了北京的合作。

美國期中選舉結束,並未出現預期中的「紅潮」,民主黨仍保住參議院,拜登對國內政策仍將有相當的主導權。從選舉結果看,川普支持的候選人多半中箭落馬,川普風潮似已消退,他若執意參選必定加劇共和黨的分裂。從州長選舉結果也可以看出,民主黨訴諸墮胎議題奏效,選民對極端保守主義有一定的排斥。這些都讓拜登自信滿滿,好整以暇地準備連任。

抗中保臺恐陷入孤立

如果未來一年美國經濟能夠軟着陸,通貨膨脹有所改善,拜登連任機率將大大增加。從拜習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坐在拜登左右,可以看出美國對於美中經濟議題的重視。拜登認爲美中雖然展開激烈競爭,但不尋求衝突,他更表示「希望負責任地管理這場競爭。」美國釋放布林肯將於明年初訪問大陸的訊息,美中之間的經濟對話也可望恢復,可見拜登所言不虛。在這樣的氛圍中,打「臺灣牌」挑釁北京刻意製造衝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臺灣牌」的邊際效益自然急速退去。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見,國際局勢出現峰迴路轉跡象,包含美國在內,西方國家爲了「拚經濟」,普遍希望與北京和緩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緊張關係。在專注經濟議題、避免脫鉤中國的新風向中,臺灣若執意「抗中保臺」恐怕只會陷入孤立的境地。特別是當美國無意升高對立,希望重建與北京的互信關係,臺灣應該樂見和平曙光乍現,更應該把握機會建立與北京的互信,避免誤判,變成兩面不是人。

就理論而言,重建兩岸互信並不難,只要兩岸執政當局放下我執,從開放民間交往做起:重啓小三通、增加兩岸航班,恢復兩岸人員往來,鼓勵學界、智庫交流,重建二軌管道,就能減少誤解誤讀,增加互信,但就政治現實面而言,卻看不出這個可能性。好在2024大選逐漸接近,有志總統大位者,應依據國內外政治現實與民心所向,提出既能凝聚內部共識,也能讓對岸與國際放心的兩岸對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弗里曼建議臺灣保持低調、避免挑釁對岸,並和國際夥伴合作發展經濟、厚植實力,他的建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