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新疆不該成爲強國對抗的炮灰

旺報社評

繼外交抵制冬奧後,美國再次就新疆問題對大陸發難。拜登總統23日簽署《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將全面禁止來自新疆的產品,除非進口商能證明相關商品無涉「強迫勞動」,這部法案也將針對涉及協助「強迫勞動」者施加制裁。

美國跨國公司陷入兩難

大陸除批評美歐所稱「強迫勞動」、「種族滅絕」是謊言,表達「強烈憤慨」、「堅決反對」之外,並未採取具體反制動作。首先,美國這項禁令落實有相當困難,美國企業想要確定進口商品在供應鏈過程中是否涉及新疆,實務上很困難,法案的執行也可能使美國監管機構不堪重負。

美國通貨膨脹創下40年新高,禁絕新疆產品,擾動供應鏈,恐怕進一步助長通貨膨脹。據《紐約時報》報導,新疆在許多重要供應鏈,如石油、棉花、礦物和糖,都佔有關鍵地位。新疆在太陽能供應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禁絕新疆產品可能造成美國應對氣候變遷威脅的困難。

尤其美國將「舉證」責任強壓在企業身上,中國同樣也能讓企業「扛責」。首當其衝陷入兩難的是美國跨國公司,若不執行禁令會遭到美國政府制裁,若執行禁令,會遭到大陸市場的強烈反應,影響經營。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下架新疆產品後,沃爾瑪中國旗下的山姆會員商店出現會員退卡潮。

就在拜登簽署法案前,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透過其微博發佈公開聲明,爲要求供應商不要採購新疆製品,向中國客戶、合作伙伴和大衆致歉,並且強調「關於新疆的段落只是出於表述合規合法的初衷,並非他意或表達立場」。

在這一輪新疆問題上,中國仍希望不要與美國陷入激烈對抗。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表示,中美競爭不是拳擊賽,而應該是賽跑。賽跑對雙方不是壞事,而拳擊追求將對方擊倒。用惡性競爭來定義、處理中美關係也會影響雙方合作面的展開,如今全球無論應對新冠疫情還是氣候變化問題都有賴中美兩國更好的合作。美國既然宣稱不尋求對中冷戰,就應當營造適宜的環境,給世界「穩定」的預期,大陸亦要冷靜看待局勢,保持戰略穩定。

新疆處於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美國新疆議題的設定,應有自己的戰略競爭與遏制考量。對大陸來說,反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保護民衆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維穩,是治理新疆的關切所在。前些年新疆深受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影響,社會不穩定,民衆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現在,新疆已經連續5年沒有發生暴恐案件,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平穩狀態。

走進新疆破除各說各話

美國提出的「強迫勞動」,證據並不充足。以棉花爲例,據新疆農業部門發佈的2020年數據顯示,新疆棉花機械採摘率已達69.83%,棉花采摘中的人工作業,種植戶管吃管住,收入也高,每到棉花成熟的秋季,河南、四川等地有很多農民工坐火車到新疆採棉,可見當地勞動市場的開放。

不過,想要有效反駁歐美的指控,就需要更開放。近日新疆換帥,廣東省長馬興瑞出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予外界帶來開放治理新疆的想像,期許能既保持新疆的社會穩定和民生髮展,也有機會在讓世界瞭解新疆上採取創新之舉。

2021年3月30日至4月2日,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及2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一行30餘人赴新疆參訪,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微博全程發文記錄在新疆的所見所聞所感,伊朗駐華大使沙瓦爾茲扎德說,「我們在新疆親眼看到的絕不是『滅絕種族』的暴行,而是『消除貧困』的努力。」就是很好的見證。

大陸駐大阪總領事館對日本民衆發出邀請,在疫情或控後赴新疆旅遊,歡迎日本民衆親自走進新疆,瞭解事實真相,已經有數百人報名。這是個值得按讚的辦法。新疆旅遊資源豐富,但地域廣闊、交通不便,政府協助安排旅遊有其必要性,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親自走進新疆,將新疆的真實情況展現於世人面前,才能打破中國和美歐之間對於新疆問題的各說各話,讓供應鏈正常運作,讓企業免於強國相爭下炮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