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齊/新政府成了拆彈大隊

▲雄三飛彈誤射事件,後續風波持續延燒。(圖/東森新聞

文/王時齊

任誰都不會想到,七月一日那天一早起牀,高雄左營竟然有顆飛彈就這樣毫無攔阻的發射出去了。這顆飛彈承載了全球亞洲區域安全的質疑,承載了兩岸關係的可能變化,也承載了這個政府的應變能力。

新政府上任時間並不長,危機從來沒停過,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國營事業抗爭桃機國門的淹水、勞工政策的改變、以及這次的飛彈事件。每一場危機,都是政府應變能力的一次考驗,危機本身或許易解,但政治後座力卻是評價這個政府得分失分的關鍵

例如華航的罷工事件,從空勤地勤,沒有看到談判周旋,只有全面棄守的讓步,接下來的政治效果就是全體國營企業的遍地峰火。國家做爲企業體的經營者,做一個照顧員工的企業典範是理所當然,但是政治上的後座力必須同時被考量。你得思考在火速處理華航事件的同時,會不會反而使得戰場擴大,甚至引起峰火燎原之勢?

新政府顯然爲了搶快,結果讓自己陷入疲於奔命處理各家國營事業的抗爭中。這就是政治後座力,因爲,人民解讀的會是這個政府讓自己陷入無底循環窘境,當初成功拆了一顆華航的彈,然後讓自己被其他國營事業彈襲。最後不管你處理的好或不好,都已經花了你施政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這次的雄三飛彈更是一次紮紮實實的大危機。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把視導軍種做爲首要功課,穩定民心軍心很有效果,但是軍隊中便宜行事、文過飾非的長期文化,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正。處理危機有先後順序,蔡英文立刻對國際、兩岸解釋說明,降低了緊張關係,但真正要回過頭面對的,是調查報告是否真能不隱匿不矇蔽,真正做到誠實透明?以及怎樣才能改變軍中的腐朽文化?

▲國防部長馮世寬。(圖/記者徐政璿攝)

在野黨以及部分輿論認爲國防部長難辭其咎,必須下臺展現負責的態度。馮世寬做爲一個部長,的確在發言的謹慎度、以及處理小白事件的危機上,有着進退失據、分寸無法準確拿捏的問題,但這次這麼大的雄三飛彈,不管是誤射還是預謀,馮世寬都必須給社會一個清楚交代。在沒有交出一份合理、清楚、不隱匿的調查報告之前,馮世寬沒有拍拍屁股走人的條件。

如果闖禍即換人,部長走馬燈當事人其實是解脫了,但臺灣社會不會有處理危機的成熟度。軍中因循苟且、表面文章的文化如果不除,誰當部長都一樣會出事,如果帶着這痛苦的教訓,徹底把軍隊管理和訓練扶上軌道,這個沉痛的代價才真的有價值。

不過,臺灣長期累積的問題一堆,接下來可能引爆的彈比比皆是。拆彈,要快狠準,早點拆、主動拆,纔可以避免炸開,如果老是等到倒數計時纔出手,甚至是爆炸後纔來補救,到時候,儘管炸彈不是你埋的,依舊逃不掉民意的批判。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王時齊,資深媒體人、政治評論人。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