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民:爲什麼說故宮文創,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

王亞民:故宮文創如何引領國潮發展(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2021本站未來大會》專題報道

王亞民以大量文創產品舉例,展示了故宮文創研發過程中,一件文物從尋找文化價值、當代人重新解讀、再到創意再現等方面,如何做到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

王亞民談到,中國傳統節日具有中華文化基因,而故宮中國節項目把傳統中國節日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激活中國傳統節日內在的強大生命力,經由文化+金融+生活+商業+科技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化,相信在未來,將充分地利用故宮的文物資源,使其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現代技術助力人們的幸福生活,這是故宮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以下爲王亞民演講實錄:

今天,我以故宮中國節主題項目爲例,講一下故宮文創如何引領國潮的發展和故宮文創如何融入當代的生活。

今天我定義的故宮與平時大家印象中的不一樣,我們平時都是認爲故宮是中國世界上最大的皇家文物建築結構羣,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文化對外的一張名片,今天我主要以景、物、事、展,對故宮重新的詮釋。

景主要是故宮建築物的多樣性。故宮以清晰的中軸線、開闊的格局、壯美的建築、嚴謹的形制、絢麗的彩繪、生動的空間、精美的裝飾、獨特的色彩、真實的信息、典雅的園林、豐富的景觀、和諧的環境,不僅成爲中國古建築的樣本,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也是文創管理、建築設計,室內裝飾,包括新國潮文創研發的重要資源。

故宮的建築以色彩來說,硃紅,中國紅就是從故宮紅來的;明黃:高貴恢弘、皇家氣度;霽藍:端正古樸、深沉內斂;翠綠:綠如碧山、翠如嫩竹;甜白:素若積雪、白如凝脂。

故宮的文物有多少?187萬件,準確說是1862690件,故宮的文物是珍貴的,故宮的文物是吉祥的,故宮的文物是雅緻的,故宮文物的色彩是斑斕多彩的。

在故宮的文物裡除了太和殿上的十二脊獸以外,青龍、白虎、朱雀、鶴、麒麟,都是吉祥之物;在故宮裡還有萌物,天上飛的有麻雀、喜鵲,還有烏鴉,地上跑的有貓咪有狗,還有黃鼠狼,因爲這些活物的存在,構成故宮最神秘的一部分,故宮還有植物,從元朝六百年走過來的大槐樹,從清宮走過來的牡丹、芍藥、海棠花等。

故宮有六百年的過去事,還有仁者匠心的當下事。明朝永樂大帝五次北征,奠定了北方中國的安定;有鄭和七下西洋,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有清朝康熙帝收復臺灣的壯舉,也有乾隆帝時期,我們的國土面積達到1360萬平方公里,清代的中國地圖就像一個海棠花,很豐滿。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故宮大修工程,經過15年的努力,現在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還給下一個600年。故宮人把故宮的文物進行數字化,我們開發了八款故宮APP。故宮人在不斷地搞學術研究,幾十年以來堅持做一件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體現了故宮人執着、敬業、專業的匠人精神。

展覽,故宮有重點文物展覽,也有數字展,重點文物展覽有排隊平均6個小時以上的《石渠寶笈》大展,《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趙孟頫書畫展》,還有各種國際國內的重大展覽,我們還有數字展,《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

基於上述對故宮的定義,我們的文創重新梳理邏輯,600年的故宮,既是歷史的又是現代的;既是經典的,又是有溫度的;既是有樣式的又是富於創意的,我們期待的新國潮文創應該是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的。

文創產品如何實現?通過一件文物,我們尋找文物內在的文化價值,重新詮釋,全新的解讀;如何實現文物向文創產品轉化?對文物尋找其內在價值,我們現在進行詮釋解讀創新再現,通過設計轉化,實現新文創產品再現。

尋找具有IP價值的文物,當代人詮釋的導入,要完成好兩個轉化:一個是視覺圖案的轉化;一個是故事轉化。

通過視覺、符號圖案的重新解讀,具有IP價值的的文物在重新詮釋設計,實現具有故事性、當代性的新文創產品,實現形到質的形成與傳播。

IP核心單品到系列主題文創產品輸出,經歷幾個階段,從核心單品到探討相關延伸品,再到場景化衍生品,到系列主題文創輸出。

我們對主題性新文創的期待:宮廷感、趣味性、探索性、儀式感。

基於以上邏輯的文創產品舉例,包括故宮色系列文創產品有270多種、福祿壽系列文創產品有500多種、過大年系列文創產品有330多種、紫金月滿系列文創產品157種、繁花似錦系列文創產品120種、祥瑞麒麟系列文創產品87種、千里江山系列文創產品110種、清明上河圖系列文創產品256種、清初四王系列文創產品50種、海錯圖系列文創產品80種。

習總書記說過,應當積極提倡和引導羣衆在節日期間以文會友、文明會友,真正展現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

故宮人認真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故宮的文物資源,使優秀傳統文化藉助現代技術助力人民羣衆的幸福生活。

2018年11月14號,故宮以“修身齊家平安天下”主題文創項目向社會公佈,故宮中國節項目立足於中國傳統節日,結合故宮豐厚的年節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和載體,讓人們觸發對傳統節日的記憶,把文化根脈留住。

故宮的節日主要以春節爲首的四大傳統節日,以及九大重要節日爲主線,將其轉化爲大衆容易接受的文化場景和審美創意體系,以及一系列的文創產品。然後逐步發展成爲全球範圍的華人節日文化的主題項目,成爲國家傳統文化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更多的人,更大的範圍,通過故宮中國節感受故宮文化,讀懂中國符號,體味中國精神,見證中國五千年文明大國的創造力和影響力。

爲什麼要做故宮中國節?因爲故宮有五萬多件有關節慶的文物,此外,故宮有很多研究節日的專家學者,我們出版了一系列關於節慶的學術文章、專署和圖錄。

主要節日體系,包括春節、端午、中秋、重陽四個重大傳統節日,春節主要以幸福、迎新、如意、吉祥爲主題,端午以健康、驅邪、消夏爲主題;中秋以團圓、和美、浪漫爲主題,重陽以登高、敬老、祝壽爲主題。

故宮中國節主題文創項目的產業體系,中國節+科技,我們做了故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有門神迎新、冰嬉樂園、堆瑞獸、花開歲朝、納福迎祥;有小度機器人進宮過大年,和觀衆的互動活動等。

故宮中國節和金融的結合。我們和中國工商銀行合作,在工商系統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覆蓋了工商銀行1.6萬個網點,觀看人數超過2億;我們合作開發了聯名銀行類主題、貴金屬類主題、存單類主題等文創產品,將故宮文化植入其中,通過這些文創產品,傳播故宮文化,把故宮文化帶回家,合作開發的故宮荷包、儲蓄卡。

故宮中國節與商業的合作,我們與線上電商進行合作,以宮迎好運來爲主題,這是系列海報、主會場頁面,整體閱讀量達到5679萬,整體覆蓋人羣達5.46億。我們做了線下快閃店,故宮中國節文創創意產品涵蓋了節日、節氣、季節等時間軸內的吉祥瑞獸、經典書畫、美學符號、金屬等主題,我們依託故宮豐富的年節文化,形成系統的節日主題文創產品線,在深圳、杭州、上海進行展演。

和科技的合作,和百度合作開發了H5互動小遊戲,宮貓過大年,互動次數達到7.9億,另外,線上主題H5,用戶可以在H5裡感受宮裡過年,瞭解開筆書福傳統文化,並在互動環節中,用戶上傳自己照片,經過百度AI人臉識別技術掃描後,生成定製的祝福。

爆竹聲中一歲除,再過13天就是元旦了,再過44天春節就要到了,在兩節到來之時,我有一個小視頻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閤家歡樂、萬事如意。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把故宮中國節做的一些事情,一點小小的成績給大家做一個彙報,謝謝。

主持人(楊子禎):謝謝王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