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死後不火化?傳他們的遺體曾「爆炸」

根據英國王室傳統,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遺體不會火化,放置於襯鉛棺材後即下葬。(圖/TPG、達志影像)

根據英國王室傳統,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遺體不會火化,放置於襯鉛棺材後即下葬。另外據傳16世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去世後,遺體因爲累積的氣體外泄「爆炸」,此外傳說「征服者威廉」及亨利八世的遺體也都曾發生「爆炸」意外。

伊麗莎白二世辭世後,靈柩暫時停放英國國會大廈西敏廳供大衆瞻仰4天,外界好奇女王的遺體究竟以何種形式下葬。

綜合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快報》(Express)報導,英國王室成員去世後,遺體不火化、放置於襯鉛棺材(lead-lined coffins)的傳統已延續好幾世紀,襯鉛棺材能完全密封,阻隔水氣滲進棺材內,因此能延緩遺體腐敗的速度,甚至能保存遺體長達1年。

不過也因爲鉛很重,王室成員的靈柩也會重得多,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扛得動。

英國王室並未證實伊麗莎白二世的遺體是否經過防腐處理,但有了襯鉛棺材,這道程序並非必要。

不過國外一名殯葬業者在短影音平臺TikTok帳號「AskTheUndertakr」發佈影片稱,有鑑於王室的財富、聲望及影響力,王室成員去世後可能不會只是將遺體放進襯鉛棺材,還可能進行防腐程序,而且會找來全英國、甚至全歐洲最好的防腐員、最好的設備,「會不惜一切代價照顧、準備女王的遺體。」

這名男子說,有充分理由相信女王逝世後不久就會進行防腐,「他們會盡可能確保女王的遺體被良好保存,並且恢復到近乎完美的狀態」,確保女王的遺體能夠瞻仰10天,而且整個防腐程序會相當緩慢,可能長達數小時。

除了防腐程序,該名男子還堅信,女王靈柩的底部可能放有冷卻設施。

防腐程序是將防腐劑注入遺體內,延緩遺體腐化,報導指出,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VI)的遺體就有經過防腐,不過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就拒絕防腐。

另外據傳於1533年至1603年在位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過世後遺體曾爆炸。《快報》報導,據悉伊麗莎白一世並不希望死後依照慣例剖開肚子、去除內臟,不過她辭世後仍被摘除內臟,並且經過防腐處理。

她辭世後遺體放置於英格蘭薩里郡(Surrey)里奇蒙宮(Richmond Palace)供瞻仰多日,後續再運往當時還未被摧毀的白廳宮(Palace of Whitehall)停留3周,據悉一天夜晚靈柩傳來「爆裂」聲,由於累積的氣體從遺體內釋放,伊麗莎白一世的「身體及頭」都爆炸了。

究竟伊麗莎白一世的遺體是否真的爆炸?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Greenwich)指出,這起事件的目擊者並非可靠的消息來源。

另外除了伊麗莎白一世,據傳「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遺體被安葬於墳墓裡時也發生爆炸,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遺體在運送途中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