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入RCEP 陸學者認臺受重傷

針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進展經濟部長王美花19日表示,假設討論有什麼進展,只要可以說,就會跟大家說,至於不能說的原因是「不成熟」。(姚志平攝)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指出,由於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採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這將使RCEP區域內企業轉向域內採購以替代臺灣產品,減少進口電子產品,加快臺灣經濟邊緣化大陸商務部昨稱,將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中方也持續積極開放態度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表示,RCEP的簽署爲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創造良好條件,中方願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打造「RCEP+」的自貿協定。同時也正爭取早日啓動中歐自貿協定進程。至於是否加入CPTPP,他說,「中方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張冠華接受港媒專訪時指出,RCEP出口佔臺灣總出口近60%,投資佔近65%。未來臺灣石化、機械紡織鋼鐵產業,出口到RCEP成員需繳納5%至15%不等的關稅競爭力將明顯下降。RCEP規定15個成員方的製造業農業都採負面清單,開放服務範圍非常大。這意味臺商在前往RCEP成員方投資時,會喪失許多投資機會

服貿角度來看,張冠華說,RCEP很多成員國服務業開放水平非常高,甚至高於WTO水準,大陸也規定6年後採取負面清單,若大陸開放金融電信等服務業,也將對臺灣帶來衝擊。服務業佔臺灣GDP的6成以上,但臺灣內需市場小,要提高競爭力定要把服務市場由內需向外需擴大。故未來臺灣服貿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此外,許多無法享受零關稅的產品,將會增強區域內採購比例,可能減少對臺灣電子產品的進口,臺灣在東亞供應鏈地位將受明顯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