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蝶豆花不能當茶賣?

▲頗受歡迎且可自做的飲品「蝶豆花」,竟隱含食用安全疑慮?

作者韋恩食農生活

韋恩自己種了些蝶豆花,自己拿來泡開同時玩點小把戲,讓小朋友來點食品化學教育。在家讓小朋友自己玩,小朋友覺得非常有趣又開心。

蝶豆花茶本來是藍色的,但是隨着pH值會變化顏色,所以擠點檸檬汁變成酸性,顏色就變成漂亮的粉紫色;如果再加上小蘇打變成鹼性,顏色就變粉藍色了,這完全是因爲蝶豆花裡面的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呈現不同顏色的關係,對小朋友是很有趣的化學教育。

不過日前新聞報導臺南衛生局表示,依照現行法規,「蝶豆(Clitoria ternatea Linn.)」只有花的部位僅可供做天然食用色素使用,惟應以達染色目的之最小使用量爲宜,如欲擴大使用範圍,需經過食用安全性評估,確定食用安全性後,始可供作一般食品原料使用。所以目前如果任意在網路通路販售,已違反食安法,衛生局最近已開罰一件,罰金6萬元。

當然這是法規規定大家必須遵守,因爲目前規定是要求任何新穎的食材未經確認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供作食品原料使用。而這評估的原則是必須確認人體如終其一生食用,不能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參照目前國際上對其所含成分之相關研究及動物毒性試驗報告資料文獻,或是其他世界各國官方有沒有核準作爲一般食品原料之法規資料,加以綜合評估。

只是蝶豆花可能有人已經泡茶喝了不少,坊間其實也常常看到可以販售,到東南亞國家也常喝到蝶豆花茶,這也會造成許多人有點迷惑。其實這也看出法規的侷限性,因爲市面上出現的新食材可能層出不窮,衛生單位不可能樣樣都主動加以評估,通常必須等待廠商提出申請,檢附衆多安全資料纔有辦法進行評估。但是像蝶豆花這類很多可能是衆多農場種出來就販賣的東西,沒有廠商的專業度可以提出申請,或不知道要申請,所以就演變成這樣的情形

▲近年來臺灣許多休閒農場皆有種植蝶豆花。(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這情形與之前農藥申請的情形很像,申請當然是廠商申請,政府衛生單位審查,這一點問題也沒有,大家不應該簡化曲解成是政府爲了廠商才審查,好像是一種陰謀勾結,其實這本來就是制度的精神。有負責任的廠商提出完整資料申請,政府把關是好事。否則廠商不申請,政府也無法一一主動提案,那消費者的食安不就三不管

只是在這起事件上,臺南衛生局既然已經注意到這件事情,開罰固然是依照法律規定,只是對這種既有是事實,在開罰的同時,難道不能接下來主動提出評估案,瞭解蝶豆花到底能不能安全作爲泡茶用呢?政府的角色只能被動嗎?就像農委會主動爲許多農藥提出延伸類別使用,比如說某農藥本來只能用在小白菜,後來主動開放延伸到空心菜使用,那是參酌現實使用考量,不必等農民來申請,韋恩認爲是相當正面積極的態度

熱門推薦》►眼睛的維生素──葉黃素是什麼?►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