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愚蠢的人越來越多,可那些人也不願改變自己

爲什麼非常無知愚蠢的人都非常自信?

一些人會發現,爲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顯得無知而愚蠢,當你跟他講道理的時候,不但講不通,而且還會被他罵。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最理智的做法,那就是“他愚蠢任他愚蠢,不要試圖去喚醒他。”

這個無知和愚蠢是怎麼來的呢?

人生下來其實僅僅是無知(先天智商不在線者例外),當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接受外界的知識,也就要看他能夠接受多少社會知識了。

這些社會知識除了課本上的,還包括社會關係上的,與智商高低沒有多大關係。

一個研究生在某些方面的智商,說不定還不如一個小學文化的人。

很多大企業家,文化程度不高,但不代表他們的智商低。

拿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管老師,文化程度也只是初中肄業,但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寫不出他那樣的文章。當然,還有樑小波、陳忠實等等文豪,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寫出的文章有深度。

其實從某些程度上說,愚蠢與文化程度的高低,沒有多大關係,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文化程度很高,但是在語言交際和某些行爲處事的時候,顯得很愚蠢。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之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社會知識,社會知識才是安身立命的基本,書本知識只是起着輔助的作用。

什麼是愚蠢呢?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想不明白”,用佛家的用語,就是“沒有開悟”。

很多人受到的教育,從小學到初中,是個開蒙的過程,也就是開悟,即便後來學了大學的知識,但是他的一些行爲邏輯,依然停留在小學和初中的階段,顯得僵化,沒有往前再走一步。

一些人對於某些事,依靠自己的邏輯思維去理解,不願意接受另一個層面,非常“認死理”。

但一個人知道自己愚蠢,是需要一定智慧的。當他明白自己愚蠢之後,就會不斷的反思自己。

太多的人不具備這種智慧,認識到無知,所以,你們會發現,愚蠢的人從來不認爲自己無知。

愚蠢也是分等級的,分爲相對愚蠢、一般愚蠢、比較愚蠢,極度愚蠢。

有人認爲一些專家說的話很愚蠢,但你們仔細想一想,他們真的愚蠢嗎?他們說的那些話,是給其他人聽的,真正能夠看懂他們那些話的人,並不認爲他們愚蠢,而是認爲他們是在愚弄,是忽悠,是試探。

試探那些愚蠢的人,是不是還愚蠢?

你認爲水稻上山的專家很愚蠢嗎?

那你就錯了,沒有項目,他們怎麼賺錢?

相對愚蠢和一般愚蠢的人,所佔的比例不多,而比較愚蠢和極度愚蠢的人,佔有絕大部分的比例。

有人會說“我大智若愚”,不錯,那也需要“大智”之後,才能“若愚”。

那些比較愚蠢和極度愚蠢的人,遇到不夠公平的事,不會考慮事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會去幻想,幻想自己怎樣怎樣,用語言和文字進行發泄,卻不考慮怎麼去解決問題,通過什麼方式去解決。

打個比方,一些人看到別人享受父輩和祖輩的紅利,日子瀟灑自如,就會幻想自己也能那樣,卻不知自己根本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相對愚蠢和一般愚蠢的人,知道自己創造不了那樣的條件,就會想辦法另闢蹊徑;而比較愚蠢和極度愚蠢的人,在發泄完之後,卻不願意改變自己,繼續保持現狀。

我也是一般愚蠢的人,寫了這篇講述愚蠢的文章,被一羣比較愚蠢的人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