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選看得懂的生意?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我們不管一家公司是大盤、小盤、中盤、還是超小盤,我們只考慮這麼幾點:這家公司的生意我們能不能看懂?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我們喜不喜歡?這家公司的價格是否便宜?

01 看得懂是投資的第一要素

看得懂可謂是投資的第一要素,看不懂的公司再牛逼哪怕漲到天上去也不要碰。連公司都看不懂去碰這樣的公司無異於賭博。投資過程中真正看不懂的公司其實我們也一般不會虧什麼大錢,知道自己看不懂大都不會碰,偶爾忍不住誘惑碰了,稍微虧點就會跑,看不懂心裡沒底啊。真正讓我們虧大錢的往往都是自以爲看懂了,方向邏輯錯了而不自知,這時候往往會盲目樂觀逆勢加倉重倉死扛。仔細想想自己虧大錢的時候是不是大都是這種情況。

中國有句俗話,“隔行如隔山”。儘管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存在着許多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隔閡,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無論你是久經商場,還是初出茅廬,如果你這次創業要涉足一個你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就一定要慎之又慎,絕對不能盲目從事,所謂的“量體裁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知識、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佔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準的又佔了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準的,被高估的佔了一大半。看得懂、估得準又沒被高估的,爛公司佔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價位的平庸公司又佔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況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價位的好公司已屬不易,能買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難上加難。可惜的是,當市場涌現大批被低估的好公司時,大家一般都在忙着斬倉。

02 踐行能力圈原則

圍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

做看得懂的投資也是在踐行能力圈原則。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東的信中說道:“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對所選擇的企業進行正確評估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 (selected)這個詞,你並不需要成爲一個通曉每一家或者許多家公司的專家。你只需要能夠評估在你能力圈範圍之內的幾家公司就足夠了。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巴菲特曾指出:“乖乖呆在能力圈裡混,總比小心翼翼的在鋼絲繩上行走要好。

你會在這個圈子裡找到很多東西,我的意思是,能力圈小並不可怕,我想說我的能力範圍很小,但也足夠大了,你知道,我總能找到一些東西。

當有人向我提到拉森相框公司的時候,那是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以前甚至沒有想過它,但我知道它就在我的能力圈裡,我是說,我可以評估類似這樣的生意。

而前幾天我接到一個大型金融公司的電話,我理解他們的工作,但我不理解公司內部發生的一切,我也不確定我是否能夠持續地爲它提供資金。

因此,即使我能理解他們所做的每一筆交易,我也不認爲整個企業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

本文源自證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