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黑潮補助惹議 遭疑審查黑箱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的ART TAIPEI 2024獲文化黑潮國際藝術展會最高補助700萬元。(畫廊協會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文化部以4年共100億推動的「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補助包含六大文化藝術面向,並於去年12月4日公佈藝術類「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要點」及「文化黑潮之國際藝術展會補助要點」2項補助,近日後者獎助名單公佈,然而不少業內人士直言無法理解審查機制,同樣申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而言,9案金額仍有高低,補助美意難掩「黑箱」疑慮。

文化部去年底以「鼓勵視覺藝術產業參與國際具交易模式展會,促進拓展市場」推出的「文化黑潮之國際藝術展會補助要點」,2月27日首期補助名單公佈,總補助金額近4000萬元。44案中4案國內自辦展會以畫廊協會申請的「ART TAIPEI 2024」獲700萬補助最高;赴外參展申請案則以邑聚藝術(亞紀畫廊)3案計500萬、尊彩藝術2案計330萬、安卓藝術2案計280萬爲最大宗補助。

部分業內人士直言,評審委員名單中雖李政勇、陳菁螢依程序在部分申請審查進行迴避,但安卓、尊彩藝術仍爲補助大宗!此外同以申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K)爲例,也讓業者搞不清楚爲何有的補助額達200萬,有的只拿到40萬;申請新興的韓國展會Kiaf Seoul,竟也補助比Art Basel HK高,讓人難以理解審覈標準。

身兼畫廊協助理事長,也是尊彩藝術總經理陳菁螢表示,過去赴海外參展較難在商業和學術間平衡,「國際藝術博覽會成本高,立竿見影是推較商業性的藝術家」,她並指出歷來申請Art Basel和Frieze兩大展會,評選標準極高,往往要很學術性的個展才能入選,因此成本很難打平。她認爲藉由補助,業者能不以成本爲考量策展並申請國際頂尖博覽會。

雖然申請最高能補助達八成,但陳菁螢也表示策展內容「全部是臺灣藝術家和部分是,會有差別。」補助額度也有區隔,「有些雖藝博會等級不高但參展計劃不錯,或有些藝博會雖歷史悠久但近年參展素質和計劃沒有很理想」都會列入評估,因此彈性很大。

視覺藝術界人士認爲黑潮計劃立意雖好,但評審不應找業內參展單位,加上補助案決策過程集中在少數人,都造成補助名單出爐後的爭議。藝術產業顧問廖康樾指出,政策上要能從全球藝術版圖消長的制高點來評估,並參考其他國家的藝術大戰略,才能進而讓臺灣藝術產業在全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