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衡水中學畢業,但我不是土豬。”

大家好,我是一名衡水中學的畢業生,目前正在英國讀書。

這兩天,我們學校又在媒體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爲高三學生張錫峰在演講中說,“我就是一隻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裡的白菜。”

這幾句話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大家都在罵他“苦大仇深”“鋒利又偏激”“猙獰、憤恨”“報復社會”“好惡臭的三觀”,當然,還要再對衡中的教育模式,進行一番高高在上的口誅筆伐。

看完11分鐘的完整視頻,我發現他的這句話是有很多背景的。

作爲一個在教育資源匱乏的農村長大的孩子,到了城裡讀書後,他發現自己和同齡人的差距,是除了分數以外的眼界、格局、素養、知識儲備、家庭背景等等方方面面的“鴻溝”——

當同齡人已經跟父母坐上了出國的航班,他甚至連火車票都不會買;

當同齡人考過了雅思、託福,甚至和外國人自由交談時,他的老師甚至在向學生請教單詞的讀法;

張錫峰:“他們光鮮亮麗生而不凡,而我只有一身鏽”

陷入了無限的陰暗與黑暗的他,開始變得恐懼、自卑…直到有一天,《航拍中國》中那些從未見過的風景,點燃了他“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的想法。

他開始拼命學習、和時間賽跑,甚至開玩笑地說出那句“即使是鄉下的土豬,我也要立志拱了城裡的白菜。”

誠然,這樣的比喻或許並不恰當,但我能理解他這番演講的底色:一個17歲的少年,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階級壁壘向上走,成爲更好的自己的掙扎。

這種不顧一切的感覺太過熟悉,瞬間把我拉回到8年前的那個夏天。

在網上流傳的“奇葩”校規中,衡水中學彷彿一個吃人的魔鬼。

最出名的,就是精確到分鐘的時間管理。

說實話,剛到衡中的懶散慣了的我,也確實用了很長時間才適應這個高速運轉的節奏。

早上5:30準時起牀

5:45到操場開始跑操

12點開始分批次去食堂吃飯

12:45開始午休一小時

21:50晚三下課

22:00教室熄燈

22:10晚休

尤其是高三的我們,下了晚自習之後總想再多學一會,常常呆到教室熄燈纔會走。

以至於躺在牀上的時候,我自己都時常感慨:誰能想到,十分鐘之前我還在專心致志地琢磨地轉偏向力,十分鐘之後,已經關燈就寢。

在衡中時的地理錯題本

爲了應對這樣的節奏,各種法子也在一屆又一屆學生中代代流傳。

比如,從「起牀鈴響」到「人在操場」只有15分鐘根本不夠用怎麼辦?

提前五分鐘起嗎?

顯然不行。五點半起牀,意味着你既不能賴牀,也不能提前起牀——查寢老師會記。

不少計劃通們,就想到了準備兩牀被子的主意:一條用來蓋,早上打鈴就塞進櫃子裡,然後拿出另一套疊得有棱有角的被子,擺在牀鋪上。

再比如,教室裡的“兩大奇景”:一是每個人的筆筒裡都放着把勺子,二是每個人的課桌下,還放着牙刷、洗面奶、洗髮水。

這樣就可以在晚自習的課間,衝到教室隔壁的水房完成洗漱。常常一個水龍頭前圍着三四個人,你塗牙膏時我漱口,交替進行,不浪費每一秒。

頭髮兩天一洗,無非是下課鈴響的瞬間往水房衝快一點——擰開涼水管直接洗,無論冬夏。我的狠人同學甚至在冬天還能一天一洗。

衡中已經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我們把在衡中的碎片時間也利用了起來。

衡中還有很多聽起來就“奇奇怪怪”的校規。

男女生不能坐對面吃飯,否則就是「非觸」:非正常接觸。

如果沒記錯的話,水果只能帶蘋果、橘子、梨;不能帶酸奶,只能帶純牛奶;方便麪之類的零食也不行。(雖然我們還是會偷偷帶)

而我的同學曾因爲帶了肯德基全家桶返校,被記過回家反省,通報批評。

直到今天我向朋友要這張圖時,他還能一秒找出

網傳“晚自習長時間發呆”“熄燈後在牀上坐着”等違紀行爲大概率也是真的。我自己曾被記的原因是“午休期間,XX寢室西北角上鋪發出紙塑聲”——

雖然我跟班主任解釋的是不小心踢到了牀尾的塑料袋,但其實是躲在被子裡吃薯片。

打那之後,我們就學會了偷偷吃聲音小的東西

剛開始一個月還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到了高考前,就變成了一個月半天。

下午離校,第二天早上回來,緊接着就是週考。所以每到衡中學生放假的時候,周邊的賓館早早就被定空,超市裡大包小包採購的,大概率也是同學。

要說衡中的“奇葩”故事,我能講上三天三夜。

等着跑操的時候,沒拿背誦資料會被班主任教育、下課後總排着長隊的公用電話亭、只有十幾分鍾需要跑步衝刺的吃飯時間,還有每人之間一拳距離、要大聲喊出口號的跑操…

這些都是最容易被觀察和模仿的“衡水模式”。

常常看到來學習參觀的外校老師,對着跑操或者大聲背誦的我們一通猛拍,但這個時候,我總會想,所謂衡中模式,他們究竟能學去多少?

而這些“皮毛”,更成了媒體渲染報道的有力佐證——“快看啊,這簡直是人間煉獄!”

圖源:網絡

你只看見衡中厚厚的學案、教案的“題海戰術”,卻沒看見那背後,是老師們提前篩選所有輔導資料,精而又精的選題;

你只看見考不完的日日測、週考、月考,卻沒看見衡中強大的閱卷系統,可以當天就得出每道題的正確率、錯誤答案選的最多的是哪一個,這樣精細的試卷分析;

你只看見精確到分的時間管理,卻沒看見保證了高三學生學習時間、更保證了高三學生一天八小時睡眠的科學高效;

圖源:網絡

你只看見令人啼笑皆非的校規,卻沒看見怕影響學生休息、怕學生誤吃變質水果酸奶吃壞肚子、怕學生只吃零食,營養跟不上的擔憂;

你只看見跑操時彷彿作秀一樣高喊的口號,卻沒看見背後讓學生釋放壓力的良苦用心;

你只看見冷麪嚴肅的班主任,卻看不見這背後是他在學生起牀前就要到位,在學生就寢後才能離開的加倍辛苦,看不見他在高考前,按照傳統給全班同學煮紅雞蛋祈福,用三輪車拉來的可愛;

你只看見衡中彷彿工廠般的高速運轉,卻沒看見背後缺一不可的環環相扣。

你只看見衡中的學生彷彿機器般地學習,卻沒看見我們爲了心中所想,拼盡全力的純粹。

我這樣說,並不是想洗白,或者美化衡中,而是想盡力還原一個多角度的衡中。

我曾無數次幻想過離開衡水時的心情,應該是終於得解放的歡呼雀躍。

然而高考完回家的路上,我只覺得心裡空落落,彷彿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月假,明天返校還要聽到衚衕口那句熟悉的“衡水湖烤鴨蛋”。

直到第二天早上收拾積累下來的錯題本、答題紙時,我才真切的意識到,這一切終於結束了,突然開始無法自抑地嚎啕大哭。

在衡中的時光毫無疑問是緊張的、是壓力巨大的,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甚至都沒有勇氣再來一次。

但你若問我是否後悔,我會堅定的說——“我不後悔,絕不後悔。”

面對幾十萬同場競爭的考生,面對整個河北省內只有一所211的狼多肉少現狀,面對分數定勝負的高考,這或許是我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或者說,那是每一個要面對高考的河北孩子,所能做出的選擇。

我的朋友如是回答

未經他人苦,莫言何不食肉糜。

回到這次引起爭議的視頻上,一個17歲的少年,只是說出了自己所認知的世界,只是說出了他的一腔激憤,只是自尊心超強,又超級想證明自己的成長必經階段,大可不必上綱上線、斷章取義爲心態扭曲。

更何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路。

高高在上說“社會就是不公,努力不過是徒勞”的人,你可以選擇躺平或者不努力,但你要允許有人努力,就跟允許你們躺平一樣。

冷嘲熱諷說“這演講作秀而尷尬”的人,你可以被社會磨平了棱角,但請允許少年人的眼裡依然有光。

就像曾在衡中復讀的一位朋友在回憶裡寫道:

在這場盛大的指責中,我看到這樣一條評論:想知道衡中的學生,畢業後都是什麼樣?

衡中人應該是什麼樣?人均考試機器、小鎮做題家嗎?

無論他是帶着怎樣的預設打出這行字,我想說,從衡中出來的我,是一個正常人。

大學的我考過年級第一,拿過獎學金,毫無疑問我是個會學習的衡中人,但我不只會學習,還會打辯論、跳舞、拍微電影,我的社團活動同樣豐富多彩。

當朋友知道我的衡中經歷時,會說:“哈,我覺得你一點兒也不像衡中的。”

大學畢業時,我放棄了保研,選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似乎也很不衡中。或許我們真的被妖魔化太久了吧,以至於這些衡中同學,看上去都“很不衡中”。

衡中2014屆畢業生小郭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漢語教師志願者

我覺得衡中教育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成績的。

至少這一年的經歷,讓我自己變得更加自律了,在衡中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上,我始終覺得沒有經歷過的人,沒有發言權。

衡中2014屆畢業生

trilingual三語瞎用寫廣告的非典型留學生

我從來沒有覺得上衡中是一件讓我非常痛苦的事情,是我可以接受的程度。話說回來,有人確實不適合衡中,但對我這種自控力差的就很適合。

衡中2014屆不知名美女

研究生在讀|爬杆預備人員

作爲一名親歷者,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影響其實涉及很多方面。

第一次經歷封閉式住宿生活如何與室友相處,磨合;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邏輯思維模式。作爲一個惰性極大的人,對於老師們不厭其煩的督促和幫助,是非常感激的,畢竟不是爲人父母仍要付出許多心血,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做到的。

衡中二代目481班不知名菜雞

對本專業不太感冒但還是上了研之後天天被老闆push還寫不出論文的摸魚研究生

衡中被妖魔化我感覺是有的,但是河北的好高中現在都管得一樣嚴了,我還不如去個能出成績的學校對吧。

衡中505班最愛薅頭髮的美女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的民航打工人

網上說的比我自己親身經歷的誇大了很多吧,我感覺自己上高中的時候雖然是很辛苦,每天要很早起牀要做很多題,但是我覺得衡中對於作息之類的安排也還是挺合理的,也沒有到那種承受不了的地步。

其實好多人說衡中出來的都是書呆子,但是看看你看看我,其實衡中並沒有改變骨子裡我們的性格。

望周知,不是所有衡水的中學都簡稱衡中

衡中455復讀班最美的少女

經常被催稿的劇本殺撰稿人|成功轉型的軟件ui設計師|爲了賺零錢偶爾營業的法語翻譯

外界或許視衡中嚴格但規律的作息和鋪天蓋地的試卷爲洪水猛獸,但是我覺得真正讓人喘不過氣的並非學校本身,而是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油然而生的壓力感:即使都在奔跑,別人在加速就意味着我在倒退。

衡中只是給了我們一個賽場,制定了一套規則,在身上不斷抽打的鞭子,終究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寫在最後:

我們是衡中畢業生,我們也只是千萬個走在高考這座獨木橋上的普通考生而已。

除了成績,在衡水,我們也學到了太多人生中的財富:終身學習的能力、習慣、超強的環境適應力、樂觀、堅韌、心懷遠方…

“我們和全中國,爲了夢想而不顧嘲笑,努力奔跑的人一樣,我們越安靜、越平和、越淡定、越忍耐、越無所畏,我們眼裡深藏的洶涌就越沸騰。”

多年後,或許我也會在社會的重拳出擊下“躺平”,但我從不後悔,曾用歇斯底里的奮鬥來換一場青春的酣暢淋漓。

本文系原創文章發佈,作者:佩琦,畢業衡中,正在留學。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