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被人“投毒”卻從未見過兇手,三手煙隱蔽又難除

在沒有人吸菸的影院裡看一場電影,可能相當於吸了10支捲菸帶來的二手菸。

得出這項數據的研究發現,每當新一批觀衆進入影廳時,空氣中菸草相關物質含量就會急劇上升。由於影院嚴格禁菸,影廳裡沒有二手菸,這些物質只可能是吸菸觀衆“人肉”帶進影院的,它們散佈進空氣,被不吸菸的觀衆吸入,成爲了三手煙。

禁菸場所也可能存在菸草污染物 | giphy

經過幾次轉手,三手煙對健康的損害沒有減少,反而殘留時間遠超前兩手,也非常難去除。更可怕的是,看不見煙霧的三手煙非常隱蔽,吸菸的人帶着一團煙味靠近、走進煙味嗆人的電梯或會議室,都會讓你被迫吸入三手煙。

如果家裡有人吸菸,即使TA從不當着其他人的面吸,而且每次都開窗通風,家裡還是會被三手煙覆蓋。

太長不看版

三手煙是二手菸的殘留物,進入人體方式多、有致癌性、殘留時間長

嬰幼兒比成人受到更多危害

完全避免三手煙的唯一方式是戒菸

空氣淨化、除塵、清洗擦拭可減少三手煙(相關產品選購指南見文末)

三手煙,不碰面也能投下的毒物

沒有人當面抽菸的時候,菸草裡的有害物質是如何通過人、物品或房屋一手一手傳遞下來的?

在上文的電影觀衆裡,吸菸者在影院外吸菸時,通過菸草過濾嘴把第一手煙直接吸進體內。除了TA本人,其他觀衆接觸不到這種煙霧。

然後,吸菸者呼出一部分煙霧,再加上菸草燃燒那端不停散發煙霧,讓二手菸飄散在影院外。只要不在TA吸菸時站在附近,通常不會吸入二手菸。

最後,二手菸飄散開,附着在吸菸者的頭髮、身體和衣服上,成爲三手煙,並被帶入影廳。看電影時,沉積在TA身上的三手煙不斷漂浮進空氣,被傳遞給其他觀衆。

三手煙還可以殘留在房間牆壁、地面、物體表面和灰塵上。當你進入有人吸過煙的電梯或出租車時,會在呼吸時吸入三手煙,如果觸摸了按鍵或內飾,會經皮膚吸收三手煙,要是之後沒有洗手就拿東西吃,還會經口嚥下三手煙。

要是有人在家吸過煙,家裡的衣物、餐具和玩具會帶來更多接觸三手煙的機會,在家的時間長也讓三手煙的危害進一步累積起來。

三手煙可以殘留在家中各種物品上 | giphy

不斷髮生反應,產生新的致癌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菸草每年導致超過800萬人死亡,其中約130萬人不吸菸。根據一項研究推測,對於不吸菸的人來說,在二手菸和三手煙帶來的健康危害中,三手煙所佔比例爲5%~69%。越注意躲避二手菸的人,所受三手煙危害佔比越高。

菸草的煙霧由氣體和懸浮顆粒組成,含有7000種以上化學物質,其中至少250種對身體有害,至少69種可致癌。直接吸菸幾乎損害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二手菸已經被認定爲致癌物質,還可增加心臟病和卒中風險,以及兒童患肺炎等疾病的風險。三手煙包含至少250種化學物質,其中包括尼古丁,以及多環芳烴、亞硝胺、苯等致癌物質。

二手菸的煙霧產生後,顆粒可落於物體表面成爲三手煙,並重新懸浮在空氣中;氣體可吸附沉積在物體上,這部分三手煙可能將與其他化合物發生反應,形成一些二手菸中不存在而毒性更高的物質。比如,二手菸中的尼古丁吸附在窗簾上後,就變成了三手煙的成分,之後尼古丁有漫長的時間可與環境中的亞硝酸反應,生成菸草特異性亞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TSNAs),包括亞硝基去甲菸鹼(NNN)和甲基-亞硝基-吡啶基-丁酮(NNK)等。反應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有研究顯示,環境中的NNN和NNK濃度在二手菸消失1年後仍繼續增加。這兩種物質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爲對人類具有致癌性。另外,尼古丁還可與臭氧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有機氣溶膠。

三手煙在1953年被首次發現對人體有害,但這個詞到2006年才第一次出現在出版物中。科學家對於三手煙毒性的研究不及一手和二手菸的充分,而且計算三手煙接觸量更加困難,目前已知三手煙可能具有致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風險等危害,但具體風險升高倍數不如二手菸的確實,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究三手煙對人體的長期危害。

相對於成人,三手煙對嬰幼兒的危害更大。因爲TA們呼吸更快、距離地面更近、經常爬行和蹲坐在地上玩,所以單位體重攝入灰塵量可高達成人的20倍,而灰塵是三手煙的重要儲存庫。而且,嬰幼兒喜歡把各種東西塞進嘴裡,經口攝入的三手煙也多於成人。再加上發育中的身體更容易受到毒素影響,嬰幼兒受到的三手煙危害大於同住的成人。2014年英國一項研究推算,三手煙可能造成每1000名兒童增加1例超額癌症病例。

嬰幼兒受到的三手煙危害大於成人 | giphy

前任房客吸菸,空置2個月入住也會“中毒”

三手煙令人擔憂的,不僅是所含化合物危害大,還有殘留時間長,這讓危害不斷累積。

二手菸飄散時會嵌入柔軟多孔的物體,如衣服、窗簾、牀上用品和地毯等,也會以顆粒形式沉積在堅硬物體表面,如地板、牆壁和車輛內部。經常吸菸的室內環境(和人),將成爲三手煙的儲存庫,吸菸越多庫存量越大,這些物質可作爲顆粒物重新懸浮,或者以氣體形式重新進入空氣中。

部分三手煙化合物有氣味,但聞不到菸草味也不代表沒有三手煙。最後一支菸熄滅後,室內的三手煙至少可殘留數月。

一項研究將純棉毛巾間斷放置在捲菸煙霧中114小時(相當於在每天吸20支菸的房間裡放置7~9天),然後脫離煙霧放置19個月,再次檢測時尼古丁仍高達69.6微克/克織物。如果一個12千克重的幼兒吮吸毛巾一小時,將攝入529微克尼古丁和2.2 微克TSNAs,這個攝入量低於主動吸菸20支的,但高於吸入20支捲菸二手菸的量。

毛巾可以清洗或更換,整個房屋則難以徹底清潔,即使吸菸者搬離,三手煙仍將長時間殘留在房屋內。一項研究多次檢測了房屋內的尼古丁濃度,發現吸菸者住過的房屋經平均62天的空置和清潔後(多數重新粉刷並更換地毯),尼古丁濃度仍比無人吸菸的房屋高出5~7倍(如客廳物體表面尼古丁水平爲10.0μg/m2 vs. 1.5μg/m2),並使新房客體內尼古丁代謝物水平升高3~5倍。

新房客食指上的尼古丁水平也升高了6~7倍 | giphy

如何去除三手煙?非常難而且不能停

三手煙殘留時間長,部分原因是去除非常困難,常用的方法都不能避免或去除三手煙,包括只在衛生間、廚房、陽臺或室外吸菸,以及使用風扇或抽油煙機等等。噴灑空氣清新劑也許能遮蓋菸草的氣味,但不能去除有害的化學物質。

爲了保護不吸菸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完全避免吸菸,包括在室內、車內和室外任何地方。

如果無法完全避免吸菸,以下方式可以儘量減少家中的三手煙。按去除方法,三手煙可分爲漂浮在空氣中、沉積在灰塵上和吸附在物體表面這三類。

空氣淨化器

HEPA和活性炭可選,產生臭氧的不要

空氣中的三手煙包括揮發性氣體和懸浮顆粒,除了開窗通風,空氣淨化器可以幫助去除它們。挑選空氣淨化器時,建議關注這兩點:①能高效濾除細微顆粒;②配備化學性吸附劑(通常是活性炭)。

三手煙中的懸浮顆粒直徑多爲0.1~0.3微米,因此在選擇過濾器時,需要特別關注對這些顆粒的濾除能力。市場上過濾器類型標註可能採用中國、美國或歐洲等不同標準,如果實在難以判斷,最簡單的方法是隻看一個關鍵詞:高效微粒空氣[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HEPA過濾器捕獲三手煙效率較高,結合與室內空間相匹配的淨化速率[可參考潔淨空氣輸出比率(Clean Air Delivery Rate, CADR)],可以有效濾除大部分顆粒。

有研究顯示,三手煙還含有可以穿過HEPA過濾器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爲了去除這些物質,建議選擇同時含有化學吸附劑的空氣淨化器。

HEPA過濾器和活性炭過濾器 | 空氣淨化器產品界面截圖

不過,空氣中的三手煙被濾除後,家中難以清潔的物體仍會持續釋放三手煙,吸菸者的進入也會帶來新的污染物。在污染源被徹底去除前,關閉空氣淨化器後空氣中的三手煙量將逐漸升高。

有些廠商以空氣淨化器可以產生臭氧作爲賣點。其實,不推薦家庭自行使用可產生臭氧的空氣淨化器,特別是爲了去除三手煙。因爲高濃度的臭氧,將與三手煙中的部分物質發生反應,產生二次有機氣溶膠。這種反應可以消除部分有毒物質並減輕煙味,但也會新生成一些更具危害的化合物。並且,高濃度臭氧對肺部有刺激性,也會損害家中的電線外層、橡膠和織物等。如果臭氧濃度降低至不危害健康的水平,則對去除三手煙沒有明顯作用。

除塵

關注吸塵器過濾能力

去除灰塵中的三手煙,可以通過吸塵、清洗和擦拭的方式。

一項研究爲測試除塵的效果,請清潔人員用鹼性、酸性溶液依次擦拭傢俱和地板,並用配備HEPA過濾器的吸塵器去除地板和牀墊上的灰塵。清潔後,房屋內完全禁菸,室內灰塵尼古丁水平立即降低60%,但3個月後反彈至清潔前水平。因此,除塵可以去除灰塵中的三手煙,但可能需要經常進行。

針對三手煙,購買吸塵器時建議選擇能過濾細微顆粒的產品,以防吸塵器吸入的顆粒被重新排放到空氣中。

部分產品標註0.3微米顆粒過濾效果 | 吸塵器產品界面截圖

能換就換

不能換的常洗常擦

如果難以清潔的家居用品吸附了大量三手煙,建議儘量更換,如牀墊和地毯。不希望更換且能清洗的物品,可以通過清洗減少三手煙,比如衣服、窗簾、玩具和牀上用品。對於其餘的地方,擦拭能部分去除三手煙,包括傢俱表面、地板及牆壁等。

使用清水清洗一次,可以將織物中的三手煙去除約一半,使用洗滌劑效果更好。對於受三手煙污染嚴重的物體,可依次使用鹼性和酸性溶液清洗擦拭,這可能比單獨使用某一種清潔液更易去除有害物質。因爲鹼性溶液可以揮發物體表面的尼古丁,而酸性溶液可將遊離的尼古丁轉化爲穩定的鹽,使其更容易溶解和去除(市場上多數清潔劑是中性或弱鹼性的;白醋爲酸性溶液,可稀釋後使用)。

清洗擦拭可以減少三手煙 | giphy

一手煙可以拒絕,二手菸可以躲避,但三手煙經常難以察覺卻處處可見,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瞭解三手煙,共同創建無煙環境,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參考文獻

[1]Drehmer JE, Walters BH, Nabi-Burza E, Winickoff JP. Guidance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irdhand Smoke Exposure in the Child Health Care Setting. J Clin Outcomes Manag. 2017;24(12):551-559.

[2]Burton A. Does the smoke ever really clear? Thirdhand smoke exposure raises new concern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1;119(2):A70-4.

[3]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Tobacco Smoke and Involuntary Smoking. Vol. 83.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04.

[4]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Smoking and Tobacco Control Monograph No. 10,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Publication No. 99-4645.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The Report of the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CI, NIH,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DHHS); Bethesda, MD: 1999.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空氣淨化器的特殊要求GB 4706.45-2008》. 2008.12.15.

[6]Matt GE, Quintana PJE, Hoh E, Zakarian JM, Dodder NG, Record RA, Hovell MF, Mahabee-Gittens EM, Padilla S, Markman L, Watanabe K, Novotny TE. Remediating Thirdhand Smoke Pollution in Multiunit Housing: Temporary Reduc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of Persistent Reservoirs. Nicotine Tob Res. 2021;23(2):364-372.

[7]Bahl V, Jacob P 3rd, Havel C, Schick SF, Talbot P. Thirdhand cigarette smoke: factors affecting exposure and remediation. PLoS One. 2014;9(10):e108258.

[8]Wu JX, Lau ATY, Xu YM. Indoor Secondary Pollutants Cannot Be Ignored: Third-Hand Smoke. Toxics. 2022;10(7):363.

[9] Hang B, Wang P, Zhao Y, Chang H, Mao JH, Snijders AM. Thirdhand smoke: Ge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 potential. Chronic Dis Transl Med. 2019;6(1):27-34.

[10]Petrick, L. M., Svidovsky, A., & Dubowski, Y. Thirdhand Smoke: Heterogeneous Oxidation of Nicotine and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45(1):328–333.

[11]Sheu R, Stönner C, Ditto JC, Klüpfel T, Williams J, Gentner DR. Human transport of thirdhand tobacco smoke: A prominent source of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into indoor nonsmoking environments. Sci Adv. 2020;6(10):eaay4109.

[12]Sleiman M, Logue JM, Luo W, Pankow JF, Gundel LA, Destaillats H. Inhalable constituents of thirdhand tobacco smok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health impact consideration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4;48(22):13093-101.

[13]Bo Hang, Altaf H. Sarker, Christopher Havel, Saikat Saha, Tapas K. Hazra, Suzaynn Schick, Peyton Jacob, Virender K. Rehan, Ahmed Chenna, Divya Sharan, Mohamad Sleiman, Hugo Destaillats, Lara A. Gundel. Thirdhand smoke causes DNA damage in human cells. Mutagenesis.2013;28(4):381–391.

[14]Hang B, Wang P, Zhao Y, Chang H, Mao JH, Snijders AM. Thirdhand smoke: Ge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 potential. Chronic Dis Transl Med. 2019;6(1):27-34.

[15]National Environ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accessed on 15 May 2022)].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neha.org/

[16]Wang C., Collins D.B. Exploring Conditions for Ultrafine Particle Formation from Oxidation of Cigarette Smoke in Indoor Environment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8;52:4623–4631.

[17]Lidón-Móyano C, Fu M, Perez-Ortuno R, Ballbè M, Garcia E, Martin-Sànchez JC, et al.Third-hand exposure at homes: Assessment using salivary cotinine. Environ Res. 2021;196:110393.

[18]Karim ZA, Alshbool FZ, Vemana HP, Adhami N, Dhall S, Espinosa EV, Martins-Green M, Khasawneh FT. Third-hand Smoke: Impact on Hemostasis and Thrombogenesis.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5;66(2):177-82.

[19]Hein HO, Suadicani P, Skov P, Gyntelberg F. Indoor dust exposure: an unnoticed aspect of involuntary smoking. Arch Environ Health. 1991;46(2):98-101.

[20]China CDC. [(accessed on 15 May 2022)].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chinacdc.cn/

[21]Matt GE, Quintana PJ, Zakarian JM, Fortmann AL, Chatfield DA, Hoh E, Uribe AM, Hovell MF. When smokers move out and non-smokers move in: residential thirdhand smoke pollution and exposure. Tob Control. 2011;20(1):e1.

[22]Becquemin MH, Bertholon JF, Bentayeb M, Attoui M, Ledur D, Roy F, Roy M, Annesi-Maesano I, Dautzenberg B. Third-hand smoking: indoor measurements of concentration and sizes of cigarette smoke particles after resuspension. Tob Control. 2010;19(4):347-8.

[23]Mohamad Sleiman, Hugo Destaillats, Jared D. Smith, Chen-Lin Liu, Musahid Ahmed, Kevin R. Wilson, Lara A. Gundel.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from ozone-initiated reactions with nicotine and secondhand tobacco smok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44(34):4191-4198.

作者:代天醫

編輯:od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