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錯了 吞藥止痛很不智!研究:反害長期疼痛

許多人一感到急性劇痛時,會吞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不智的行爲。(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一感到急性疼痛時,會吞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更不智的行爲,因爲類固醇與NSAIDs(非類固醕消炎藥)等止痛藥物可以立即紓解疼痛,但卻會導致長期的慢性疼痛,因爲發炎反應有助修復受損組織,干預發炎反應會延長組織修復的時間,從而導致慢性疼痛。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其臉書引述一篇刊登於2022年5月的《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該篇研究指出,類固醇和NSAIDs止痛藥物可以立即紓解疼痛,但它們可能導致長期慢性疼痛。

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人員表示,因上述藥物干擾身體的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研究人員指出,身體會發炎是有原因的,而干預它反而有危險。

研究人員在分析一羣下背痛患者時發現。標準止疼藥阻礙了特殊類型白血球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傳播,而這種中性粒細胞會啓動身體受傷的癒合過程。在進行小鼠實驗時,研究人員發現阻止中性粒細胞會使疼痛持續時間延長10倍。

此篇研究的發現與另一項約50萬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參與者在服用止痛藥治療原始急性疼痛後,仍然經歷着2~10年的疼痛。研究人員並表示,雖然人們需要擺脫抗發炎藥物,但有疼痛的患者也別失望,因爲已有更多方法可治療急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