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優點 新武直實戰價值大提升 中國比美國看得很遠

作者:赤劍天涯

現在基於直20的新武直在中國軍迷圈的討論很多,有不少軍迷圈自媒體大佬此時也承認:之前關於的看法有誤,既然新一代的武直出現,明顯國家和軍隊層面上,對這個問題已經明確。

我們的新武直有五大優點讓其在戰場中的價值大大提升,這幾個優點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隨着機載探測系統的發展(不僅侷限於可旋轉的光電探測和紅外夜視觀瞄裝置,CCD攝像機等),上一代的中美武直已經能在以直升機爲中心的16公里半徑內的區域以秒計監視256個活動和靜止是目標(6秒內就可以完成這些目標的自動搜索,探測,定位和分類),並具備360度的低空全景觀測能力,這將使以AH-64和直10爲代表的上一代武直比前一代產品的戰場生存力提高72倍,作戰效能提高几十倍。

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很多卡-50直升機的戰損,其實是在“趕路”狀態下被埋伏的單兵防空導彈和機動式野戰防空導彈擊毀的,沒有進入正常的飛往目標區域,展開全方位搜索識別,持續對敵跟蹤監視,發現“可疑”目標後,立刻調整飛行姿態,進入跟蹤,瞄準,打擊等一系列戰術流程,同樣是俄烏衝突,同樣是卡-50系列在“趕路”和出擊擊毀烏軍豹2坦克,M2步戰車等先進裝備,前後兩種狀態,戰場評價出現不同的根源也就在此。

即使一個陸軍的神射手,在急速行軍條件下,也不可能隨時保持戒備及防護狀態。

而卡50/52在烏克蘭戰場的戰損,其實完全可以避免,風險係數較高,位置比較前出的搜索偵察任務交給體系裡的無人機,通過數據鏈接,戰場態勢信息共享,新武直髮揮低空域的機動優勢和反裝甲的火力優勢充當信息交匯節點,戰場(無人機)指揮節點和火力節點的任務。

第二,新武直和無人機可以廣泛的編組作戰,大大的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態勢感知能力和攻擊能力,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其實我們就已經展示了可由各類武裝直升機搭載的可摺疊翼式小型無人機,這款名爲天翼-6(SW-6)的產品還僅僅是我們8年前的概念,現在已經發展得更加的先進了,目前意大利在研製的A-249重型武裝直升機就具備變身爲“無人機空中航母”的能力(機載火控系統具備有人-無人機編組和“網絡中心戰”能力)。

軍迷圈自媒體大佬們總以爲“無人機時代,還生產重武直完全是浪費錢”,卻沒看到美國的阿帕奇在和無人機融合,俄羅斯的米-28和卡50/52也在和方興未艾的無人機融合,我們的直-10前段時間也展示了和無人機編組作戰的能力。

多平臺間的智能自主協同,我們一直在研究,並且成果斐然。軍迷想的是無人機取代武裝直升機,而軍隊和院校想的是,無人機怎麼和武直相配合,發揮這個體系的最大效能。

這那裡是取代?明明就是“無人機+”明明就是互相融合,形成1+1>2的過程。

別的不說,天上,地上和海上的無人產品那麼多,看到有言論說“無人機時代,還生產有人戰鬥機是浪費錢”麼?所以赤劍個人認爲有人武器和無人武器的混編會是常態,他們目前是個互相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

無人系統在戰場的廣泛應用是爲了更好的取勝,戰場的各種決定權還是牢牢的掌握在人的手中。

第三,還是新一代武直相對於目前無人機的優勢。

隨着新一代直升機智能座艙的發展,新的腦機接口的融合,上一代產品可同步隨動武直光電轉塔和機炮的多功能頭盔對比現在的無人機在處理戰場上的時敏目標時都有上百倍的速度優勢(比如死神無人機發射機載的地獄火導彈就需要十多個操作步驟),更何況近期廣泛應用在新武直的新技術。

更快的戰場反應速度,比戰場出現的低空無人機更快的飛行速度,更大和更重的機體,能集成綜合了雷達,紅外,激光等衆多戰場傳感器並還擁有相應的紅外干擾,電子對抗,導彈接近告警,雷達告警,敵我識別等多種戰場對抗手段,戰場的綜合生存力不知道比僅能集成少量觀瞄載荷的無人機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第四,還是新一代武直相對於目前無人機的軟件以外的硬件技術優勢。

目前韓國和以色列裝備的AH-64,俄羅斯裝備的米-28都有在實戰中用機載火炮/火箭/空對空導彈擊毀無人機的記錄,可以說,武裝直升機同樣不挑起降場地,不依賴機場長跑道的優勢很容易讓新一代武直成爲反無人機的利器,而目前無人機卻沒有相應的手段對抗武裝直升機。

反裝甲,對地火力支援,反無人機,利用機載武器攔截一些速度慢的巡航導彈會成爲新一代武直的戰場職能。

第五,美國陸軍插上直升機的翅膀飛起來幾十年了,我們的陸航插上翅膀飛起來還沒幾年,我們的直升機工業需要發展,形成民用直升機,軍用直升機共同發展,民向軍融合,軍(用技術)向民溢出的良性循環態勢。

我們連運輸的直升機都有隱形版了,更高端的武直會沒有隱身版相配合麼?

要知道,武直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掩護運輸機羣前出,所以單從我們以往曝光的直-8/18和直-20做基礎的隱身運輸版推論,我們必定會有一款相配合的隱身武裝直升機。

所以赤劍個人認爲目前曝光的新武直其實和之前的15式坦克一樣,都起了爲真正的下一代產品論證和試驗部分新裝備的功能。

我們正因爲看到了各種新技術在武裝直升機這個平臺上的發展,我們直升機工業和美國有所區別的國情,所以堅定的走穩了下一代武裝直升機這一技術路徑,我們陸軍比美國陸軍看得更遠,我們國家的通盤考慮能力比美國強。(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