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通膨多路線客運停駛 新竹市公車合理營運成本3月起調漲

新竹市公車合理營運成本自3月1日起,由每公里46.666元,調漲5.5元至52.174元,但調漲金額由市府吸收,使用者票價等不受影響。(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物價通膨上漲,公車業者營運成本也大幅增加,紛出現減班減路線導致民衆搭車權益受損,爲此「新竹市區汽車客運審議委員會」近日特別通過新竹市公車合理營運成本自3月1日起,由每公里46.666元,調漲5.5元至52.174元,但調漲金額由市府吸收,使用者票價等不受影響。

市長高虹安表示,公共運輸經營不易,必須透過政府輔導與補貼、業者永續經營與民衆支持,才能創造良好的大衆運輸環境,業者面臨經營困境,市府勇於承擔,提高合理營運成本及編列預算,與業者共體時艱、度過難關。

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因疫情、原物料上漲、1例1休等因素,業者經營越來越困難,桃竹竹苗合計超過70條路線營運受影響,嚴重影響民衆搭車權益。

另因疫情影響加速改變民衆飲食與消費方式,使外送業與貨運業興起,加上公車司機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薪資又不高,駕駛員陸續出現離、轉職,造成駕駛荒與人力調度困難狀況,使業者有車無人,只能減班砍線,爲確保業者持續經營,市府去年已提供市區公車駕駛員每月4000元、業者5000元紓困補助。

此外,市府也在去年陸續拜訪5家市區客運業者,除與業者保持良好溝通管道也瞭解經營動向,確保路線正常營運;另外,也蒐集其他縣市去年合理營運成本及補貼機制,以雙北爲例,每車公里合理營運成本已調高至66元。

倪茂榮指出,竹市已4年未檢討業者營運成本,確實有檢討必要性,因此在今年1月委託專業顧問公司檢討合理營運成本,並就油價、物價、薪資等上漲幅度計算,每公里合理營運成本由46.666元調整成52.174元,並在2月20日經「新竹市區汽車客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同時將於3月1日起公告實施,以確保市區客運路權在2月28日到期後,於3月1日得以接續營運。

整體預估經費將增加1377萬元,由市府編列預算補貼客運業者,同時也將與業者協商提高駕駛員薪資,留住司機也逐步恢復因疫情減班的路線,確保民衆搭車權益。

交通處表示,此次合理營運成本採分階段方式調整,第1階段就實際油價、薪資與平均物價指數保守估計爲52.174元,後續將蒐集竹市5家業者近3至5年的18項成本資料分析,計算出較符合實際狀況的營運成本,創造政府、業者、民衆三贏的公共運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