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發言定調資本市場發展新方向 證券基金業高管表態下一步發力點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3月6日下午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新任證監會主席吳清進行了上任公開“首秀”。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吳清此番表態誠意滿滿、乾貨頗豐。

比如,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健即提到,吳清主席的此番發言清晰指出當前市場運行存在的堵點癥結,明確下一步“強監管、防風險、促發展”的工作主線,再次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僅指明瞭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方向,也爲證券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吳清發言透露出諸多備受市場關注的監管新動作。

比如,IPO方面,全流程嚴監管已爲市場熟識,但嚴監管具體怎麼嚴?

吳清給出了答案:成倍大幅提高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的覆蓋面,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線索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

監管新動向

吳清“首秀”所言,涉及資本市場基礎功能完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等方方面面。

有受訪人士告訴記者,其中一些提法在資本市場建設初期曾被強調,後來聲音有所減小,此番再度被重點提及。

典型如公平與效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吳清提到,在公平交易、合理定價、充分競爭的條件下高效配置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這樣資本市場纔有持久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市場參與各方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多差異,監管者要特別關注公平問題,把公開公平公正作爲最重要的原則。

吳清進一步表示:“我們這樣一箇中小投資者佔絕大多數的市場,更是如此。所以,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監會最重要的中心任務,這也是資本市場監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體現。”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義相告訴記者,提出中國股市是以散戶爲主非常務實,當前A股98%以上投資者爲個人投資者,許多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亦爲個人投資者提供。30多年前,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曾經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如今,再度強調中國是散戶投資者爲主的資本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是好的信號。一些利好機構投資者而對中小投資者作用甚微的制度,可能被限制。

與此同時,一些近期備受市場關注,但具體方向尚待明確之處,從吳清的表態中可以尋見答案。

比如,IPO嚴監管。

吳清表示,企業IPO上市絕不能以“圈錢”爲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增加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覆蓋面,堅持申報就要擔責,以此倒逼發行人進一步提高申報質量,也倒逼中介機構提高執業和服務水平,做到勤勉盡責。

再比如,上市公司分紅。一方面,對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證監會將區分不同情況採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東減持、實施ST風險警示等。另一方面,證監會還將推動有條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紅,特別是鼓勵春節前分紅,讓大家歡歡喜喜過年。

券商公募集中表態提升專業性、以投資者爲本

吳清在提及如何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時提到,需要更優質的專業服務,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投資管理機構、會計師律師事務所、評估評級機構等,都要進一步迴歸本源,勤勉盡責,把功能性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準,爲市場把好關,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對此,券商、公募基金紛紛表態,下一步將着重提升專業能力。

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提出兩大措施。

一方面,堅持專業買方功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公募基金作爲資本市場最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近年來持有A股比例不斷提升,成爲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未來,公募基金將進一步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積極踐行ESG責任投資,充分發揮專業買方功能,積極主動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切實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另一方面,堅持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加快金融強國建設。吳清主席指出,“加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至少包括‘一個基石’和‘五個支柱’:一個基石,就是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五個支柱是指資金、制度、機制、機構、監管等”。

李文表示,公募基金作爲機構這一關鍵支柱力量之一,在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公募基金將進一步迴歸本源,勤勉盡責,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加強產品逆週期佈局,不斷提高投研能力、行業文化等核心能力建設,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打造一流投資機構,認真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加快金融強國建設貢獻公募基金的力量。

朱健也同樣給出兩方面提升之策。

首先,更好發揮機構與交易專業能力,全力服務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深化“綜合銷售+專業銷售”的機構客戶服務模式,外溢專業交易投資能力,整合輸出全方位、定製化的服務方案,一站式滿足中長期資金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更好服務資本市場投資端功能建設,助推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其次,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切實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把好IPO入口關,不斷提高保薦能力和執業質量。積極打造產業投行,強化“投行-投資-投研”聯動,積極培育適應全面註冊制要求的定價等綜合能力,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着力提高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專業服務能力,推動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以投資者爲本、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也是機構們的普遍表態所在。

比如,李文提到,未來,公募基金將始終堅持以投資者爲本的理念,高度重視投資者長期、穩定回報,持續提升投資能力、豐富創新產品服務、積極開展投顧業務和投資者教育,服務好個人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切實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朱健亦指出,將深入貫徹“以投資者爲本”理念,堅定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堅守長期主義和信義義務,加快提升資產配置等專業能力,爲客戶提供體驗更佳、獲得感更強的專業財富管理服務。設立投資者權益保護專門部門,把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爲公司重要的核心任務,努力引導投資者培育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