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社區營造成果豐富 串連7社區、中捷推動「烏日小旅行」

臺中市烏日區五光、東園、三和、成功、溪壩、學田、光明社區積極發展地方特色、推動社區營造,3日於烏日區農會地下室舉辦成果展,互相交流成果。(潘虹恩攝)

中市烏日區五光、東園、三和、成功、溪壩、學田、光明社區3日於烏日區農會地下室舉辦社造成果展,三和社區上臺展現故事箱、偶劇,演出地方文化故事。(潘虹恩攝)

臺中市烏日區各社區發展協會積極發展地方特色、推動社區營造,包括五光、東園、三和、成功、溪壩、學田、光明社區3日於烏日區農會地下室舉辦成果展,烏日社造中心則串連中捷站點與地方市場、景點、社區推出「烏日捷運探索小旅行」,盼未來帶領更多學童認識家鄉故事。

臺中市烏日地區共有16裡、17個社區,其中五光、東園、三和、成功、溪壩、學田、光明社區推動社區特色成果豐碩。比如鄰近成功嶺的成功社區引入軍旅文化,利用臉譜彩繪、老街巡禮推廣社區特色;成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官玉苓說,百年以後成功嶺是否還存在大家都不知道,但希望可以透過老照片蒐集、繪本製作數位化等將地方特色保留下來,讓一代代的記憶流傳下去。

烏日區社造中心今年也試辦「烏日捷運探索小旅行」,結合中捷於烏日區內各捷運站點,帶領在地學子走踏烏日傳統市集、烏日警察官吏派出所等地,同時串聯不同社區體驗活動,讓在地學子認識並瞭解家鄉特色與文化。

「文化不是讓人追憶用的,文化是需要經營和行銷」計劃主持人林建良說,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大、小朋友和成年人的遊程,讓更多人看到烏日的特色。

烏日區長林崇懿說,烏日社造中心計劃邁入第5年,有賴鄉親投入才讓文化經營在各角落傳遞開。今年光明社區透過在地知識結合在地國小進行文化繪本;五光社區推動食農教育;三和社區有故事箱、偶劇演藝在地文化;東園社區推展婆姐文化;學田社區結合大廈管委會推動文化旅行探索,認識學田景觀;溪壩社區則發展在地人物誌、文化文物建立和太子陣頭文化經營等,公所會成爲堅實後盾,助社區展現更璀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