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下水道是現代化都市指標 市府應加快腳步迴應市民需求

市府爲改善環境,致力推動後巷強制接管;減低河川污染、提高國民生活品質。(臺中市政府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污水下水道是都市現代化程度重要指標,亦爲改善都市污染及環境衛生、減低河川污染、提高國民生活品質,提升水資源再利用的具體措施;臺中市目前共有11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市府應加快腳步開辦各系統集污區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率,方能迴應29區市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質。

傳統聚落房子的糞水、尿水等污水都排入周遭溝渠,今年2月間香港發生疑似新冠肺炎經糞管傳播事件,香港專家發現住低層的患者自行改裝排氣管,與下水道沒有密封,推測可能讓病毒有機會回到廁所造成污染,不排除是病毒透過糞管傳播,讓傳統聚落民衆聞之色變。

水利局表示,臺中市人口數超過280萬人共97萬餘戶,以往用戶接管大都着重前巷接管,僅能完成6成的接管率;後巷因有增建物阻礙無法接管,污水直接排入側溝讓後巷環境骯亂惡臭。市府爲改善環境,致力推動後巷強制接管,未來6年內將努力增加至35萬戶。

水利局指出,未來將加快市區、豐原、太平、大里區等污水建設腳步外,將開辦臺中港特定區、烏日及谷關區污水系統;各新建住宅興建階段用戶排水設備審查區域,7月起將由現行須提報的11區,再增加豐原、烏日、大里、太平、潭子、沙鹿、龍井、梧棲等8區,提前指定新建物污水排放方向,從源頭管制提升大臺中污水用戶接管工程效率。

水利局強調,期透過臺中市污水下水道建設與營運管理線上整合服務,提供市民更完整的污水接管工程相關資訊;秉持「服務零時差,接管看得見」理念,快速且有效地迴應市民需求,邁向新世代污水接管查詢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