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再綁漢字!立院三讀 原住民身分證件可單列拼音族名

立法院長韓國瑜宣佈姓名條例通過三讀修正。記者潘俊宏/攝影

原住民姓名平權運動再有里程碑。立法院會今(14日)三讀修正通過「姓名條例」,未來原住民族辦理戶籍登記、申請護照時,都可在身份文件上單列族名,不必侷限於中文姓名。內政部長林右昌認爲,此具歷史性意義,能促進族羣融合平等,讓原住民族文字原味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現行姓名制度強制「漢字綁族名」,主因是內政部認爲法規內要求「中文姓名」,因此原住民只能在身份文件上列出「個人漢名」或「漢字音譯族名」,若要使用「羅馬拼音」只能並列登記。去年11月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勝訴判決,認同原住民族可在身分證姓名欄單獨以族語拼音系統登記。

今日三讀修正的條文明定,辦理戶籍登記、申請歸化或護照時,應取用中文姓名,但臺灣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慣俗登記傳統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意即未來原住民可於身分證文件上單列族名,不再受限漢字綁族名。

有鑑於各族羣命名習俗文化不同,三讀條文中增訂,臺灣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得申請改名,譬如蘭嶼雅美達悟族人有特殊的「親從子名」的命名文化,後續若有更名需求,不會受到次數限制。

同時爲確保性平衡平性,條文增訂,臺灣原住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出生登記及初設戶籍登記以傳統姓名登記者,得申請變更爲漢人姓名;變更爲漢人姓名者,得申請回復傳統姓名,但均以一次爲限。

條文中也有3項附帶決議,包含要求內政部于姓名條例通過3個月內,提出執行方案的書面報告;原民會6個月內完成原住民族各族傳統姓名跟名制的調查、傳統名字的認定基準及相關指引手冊;並要求原民會和內政部研議辦理的單一窗口跟免徵規費的規畫方案。

林右昌表示,姓名認同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代表社會的進步,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提升,次姓名條例修法,用法律維護原住民族的文化慣俗,原住民族語言是原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鼓勵原住民族傳承族人的文化,未來針對技術性及行政措施上也會一併精進。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說,要在立法院通過原住民相關法案並不容易,光是姓名權這條路就走了30年,本屆還有禁伐補償,盼民進黨團能夠簽字支持。

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感謝朝野立委共同審議通過,以及原住民鄉親、北高行等團體支持,得以讓族名能單列的機會。民進黨立委伍麗華指出,很開心可以在2周內完成三讀,原住民訴求「以我的名字呼喚我」終於可以實現,對尋根青年來說意義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