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曜宇攜手臺北愛樂 挑戰全本德弗札克《聖母悼歌》

2024年適逢作曲家德弗札克逝世120週年,臺北愛樂合唱團與青年管弦樂團將首次獻演德弗札克最龐大的合唱交響鉅作《聖母悼歌》。(臺北愛樂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2024年適逢作曲家德弗札克逝世120週年,臺北愛樂合唱團與青年管弦樂團將首次獻演德弗札克最龐大的合唱交響鉅作《聖母悼歌》,並邀請指揮家吳曜宇及女高音林慈音、女低音翁若珮、男高音王典及男低音陳翰威等國內頂尖獨唱陣容,將在3月25日晚間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

吳耀宇表示,《聖母悼歌》無論是對於樂團、獨唱或是合唱團都是非常高難度的作品,「首先整部作品非常緩慢,同時爲了顧及宗教層面的沉靜感,演出時還需要收得非常內斂小聲,但音又吊的非常高,因而對於合唱團來說是一大考驗,對於樂團來說,演出技巧固然難,然而追求音色則是另一個挑戰。」

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達明表示,臺北愛樂多年來致力於持續不斷開發新的演出作品,向國人介紹更多作曲家的大型合唱管絃代表作,「事實上德弗札克《聖母悼歌》早在十多年前便由包含德國指揮大師海慕特‧瑞霖等指揮大師推薦我們演出這部作品,我們也一直在尋求一個最好的演出時機。2024年適逢德弗札克逝世120週年紀念,再加上覆活節前夕也是天主教會的四旬節期間,恰好是演出德弗札克《聖母悼歌》最適當的時機,因此我們選擇在此時向國人介紹這部非常好聽也非常高難度的作品,希望臺灣樂迷對德弗札克的音樂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與認識。」

《聖母悼歌》(Stabat Mater)經文相傳出自十三世紀方濟會修士之手,描繪聖母眼見愛子耶穌被釘於十字架時的哀慟之情,以二十節詩文刻劃失去摯兒的悲痛,併爲此寄予憐憫。

1875年,德弗札克甫出世的女兒因病夭折,促使他寫下《聖母悼歌》撫慰自身失子之痛的契機,但礙於手上尚有其他作品創作中,只能先將此曲擱置。兩年後,他的另外兩個孩子不幸相繼去世,在極度悲痛之下,德弗札克便再度埋首於《聖母悼歌》的創作中以求慰藉,並在1877年完成這部作品。《聖母悼歌》在國內極少有機會全本演出,因其規模浩大,包含10個樂章共9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