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邵宗海/「仇中心態」誤解賴清德專業建議

賴清德日前針對武漢肺炎疫情表示,若臺灣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等同幫助臺灣以及國際社會,引發賴清德與行政團隊不同調的討論。(圖/記者蔣婕妤攝)

邵宗海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過完農曆新年,但新春假期尚未完全結束,當時在臺灣籠罩一片「武漢肺炎」的烏雲暗影之下,甫當選爲副總統的賴清德於1月27日在臉書上呼籲:「臺灣跟中國只有一水之隔,若中國疫情持續擴散,臺灣將受影響。以防疫立場而言,必須控制疫情源頭,若臺灣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等同幫助臺灣以及國際社會。」這是他發表這樣看法最原始的想法,沒太多掛勾在政治以及兩岸之間的糾纏,主要還是在掛心在臺灣。

另一個讓賴清德有所感受的原因是:疫情對經濟一定會造成衝擊,但中國受到衝擊,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也會受到衝擊,一旦發展如此,臺灣也無法避免這項衝擊。在這裡,他心裡還是牽掛在臺灣。

理論上,作爲一個有前瞻性,並從大格局的角度來看這場「疫情災難事件」的政治人物賴清德的忬感及其談話內容,事實上並沒有十分不妥。不過,社會的反應主要應是來自於下面這段政策的內容:「政府宣佈禁止臺灣口罩出口,也規定民衆出境時,以每人勿攜帶超過5盒口罩爲參考標準」,於是引發了1月28日在場媒體對賴談話的關心,認爲依當前政策的規範下,將要如何與中國合作?

但是作者事後並沒有在報導上看到有任何有關賴清德迴應媒體的文字,也沒見到媒體上是否有進一步的詰問,但網路上卻有很強烈的反彈,主要的批評則集中在「在臺灣口罩都不夠用」,憑什麼賴清德可以建議「臺灣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等同幫助臺灣以及國際社會」這句話?

但是多數民衆可能沒有注意到,賴清德事實上在1月2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有說,關於口罩一事,一定要遵照疫情指揮中心的決定,也即是財政部關務署的公佈,春節期間攜帶口罩出境,1人不得超過5盒(一盒50片)的規定。所以,賴清德只說了一句「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較具專業表態的看法,可能更多的談話內容,還是對政府現行政策大力支持的表態。

他也有談到需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時,也同時期盼中國不要打壓臺灣,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另外,談到經濟發展也會受到衝擊時,賴清德也不忘自己曾是「民進黨執政團隊的一份子」,在後一句的補充裡,有提到他相信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所率領的財經團隊,一定會妥善因應這個衝擊。

就上述例子而言,賴清德也盡到了作爲一個綠營政治人物,應謹守的分際。所以,賴清德只說了一句「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較具專業表態的看法,可能更多的談話內容,還是對政府現行政策大力支持的表態。作者只是不懂,我們的社會真的有必要把「仇中」的心態,扣在任何人對中國大陸任何一句表態的言辭上?

▲賴清德也談到,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時,也同時期盼中國不要打壓臺灣,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圖/路透

因此,應該怎麼正確來看賴清德這句引發爭議的這句話:「若臺灣跟國際社會攜手協助中國防治疫情,等同幫助臺灣以及國際社會」。我們都知道,賴出身於醫界,他以防疫立場而發言,認爲必須先控制疫情源頭,纔能有所掌握疫情的擴散,這本就是這個領域中的專業語言,何錯之有?

如果說,今天疫情源頭是在北韓,它也是共黨國家,當它的疫情蔓延可能比經濟衝擊對臺灣影響更大時,加上它對臺灣在過去也沒多大的友好,但是當需要臺灣對朝鮮來提供一份「人道」援助時,相信一向善良的臺灣人民不會有相當強烈的傾向,再從這個角度來解讀網民對頼清德訴求的不滿,可能就不完全基於在口罩是否有匱乏的思考下的發言,更多的應是「仇中」心態下在發酵。

事實上,曾經擔任過總統一職的馬英九也在受訪時也表示過:在臺灣,口罩製造商日前已犧牲春節連假加班生產,「對我們來講應該是夠用了」;而且臺灣現在的口罩產量及存量應該還有能力捐給中國大陸,尤其「全世界都在捐,如果我們不捐的話,不但顯示我們氣度不夠,也表示我們對國際事務漠視」。

當臺灣部份民衆不能在「人道」與「政治」之間有所區隔時,當政府無視於民衆在「仇中」心態發酵時,有時還會去灑一桶汽油烈火更爲沸騰,那麼我們必須憂慮:這是不是一個比中國大陸更爲「偏激」的社會存在臺灣?而這樣強烈製造「對抗」心態的臺灣,將不會在現實國際社會裡,得到更多的籌碼。相反的,等到我們一旦有朝一日變成疫情源頭時,對岸若也來同樣的回報,可能我們的面臨狀況,會比今日國大陸更爲艱苦。

熱門推薦》

►【名家看經濟】武漢肺炎黑天鵝 金融市場警報

►【武漢肺炎】習近平「連任」的考驗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