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至格/小律師專欄:小律師的前途與專業

法律系現在每年畢業數千人,律師每年錄取近千人,要找實習都很難?所以,不要再以爲律師是金飯碗了,專業能力纔是最重要。(圖/達志示意圖

【第一次當小律師就上手】

非訟訴訟?刑事、行政?證交法如何?智財還熱門嗎?要出國嗎?美國日本?考個大陸律師有幫助嗎?不少小律師會問我這些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能談談我的觀察⋯⋯。

時候寒暑假都會回南投老家,每天要到茶園「幫忙」(其實不搗亂就算幫忙了)。老家離茶園雖然不到2公里,但臺灣由於小農經濟農家土地不多,沿途會經過許多田園。而每天來回一趟,沿路種了哪些作物,大概也都記得。幾年下來,就覺得奇怪,明明去年這裡是種鳳梨,那裡是樹薯,爲何今年全部種起姜來了?

又一年的暑假,去年種姜的,怎麼全都不見了?一堆休耕?再一年的暑假,怎麼突然這麼多檳榔樹?大人的回答總是:「去年誰誰誰種了○○○賺大錢,所以今年大家都來種啊!」長大後,看到農產品價格新聞,就會想起這段回憶。

相同情況總是一再重演,看什麼價格好,就一窩蜂搶種,沒多久價格就慘跌滯銷。但搶種的,何止農民?幾十年來,不少人看着「錢」途選科系,更有不少父母孩子決定未來,選自然組、選醫學系、選師範⋯⋯,當年誰想得到手機筆電、DRAM、LCD等產業上上下下、公司來來去去,而不過十多年前,手機還是Nokia及Motorola的天下

長久以來被公認爲金飯碗、鐵飯碗醫生老師,現在呢?醫療產業和健保制度都奄奄一息,流浪教師找不到工作。法律系志願的起落,也值得觀察。

二十幾年前,法律系不是第一志願,讀社會組的男生少的可憐,在不少人、不少父母又想着法律系出路不錯,考上律師,就可飛黃騰達、日進斗金後,法律系成爲第一志願,社會組人數暴增。現在呢?有誰想到法律系現在每年畢業數千人,律師每年錄取近千人,要找實習都很難?法律系能維持第一志願多久?

不少時候,父母或自己就像搶種的農民。看着現在的「榮景」,卻漏了未來的變數。得意自己的「遠見」,卻忘了別人也看得到。還要用這樣的思維來選擇專業領域?看着「錢」途來決定你的未來嗎?

我的觀察當然不一定正確,但看看許多專業的前輩,你會發現:努力及堅持,比「聰明」重要。專業,是「做」出來的,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想」出來的。(本文轉載自《在野法潮》第24期)

好文推薦

吳至格/小律師專欄:小律師的朋友

吳至格/小律師專欄:白馬非馬,小律師是不是律師?

吳至格/小律師專欄:我的個性不適合當律師?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吳至格,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臺北大學、律師研訓講師人物攝影蔡世豪)。以上言論代表本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