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

(圖/新華社)

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要陣地。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期待已久的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終是花落北京。在選址上,落子北京既可以縮小金融資源上的南北差距,也可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爲何選北京?表面上看,北交所要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爲主,這與北京作爲大陸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似乎不相符。但實際上,北京一直有大量金融機構總部,早就是金融資源配置中心。不過,這個配置中心的配置能力主要體現在銀行信貸資源上,而不是市場化的配置上。北交所的設立正好可以補齊所缺,讓北京金融資源配置的結構更加合理均衡。

另外,北京是大陸科研機構最多的城市,擁有衆多科研力量雄厚的研究單位和大學,在各領域都有很好的科技研發力量。但科研成果要轉化爲創新發展的動力,需要各種支援條件和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金融服務。新成立的北交所便是要爲這些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的設立其實與創新驅動戰略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着內在聯繫。

在市場的角度看,國家的經濟結構要轉向創新驅動,特別是透過科技研發來驅動,這就需要更多能承擔較大風險的投資。顯然,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將難以滿足創新驅動的服務要求,需要資本市場來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站在企業的角度,北京證券交易所建立後,將爲廣大科技研發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援,實際上給企業鋪上一條避免被壟斷性資本巨頭收購的路,讓企業可以安心地進行科研創新,助力創新驅動。

作爲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的設立會給市場帶來多大影響是外界關注的。

目前,大陸在上海和深圳各設了證券交易所,但滬深兩市尤其上證多是大型企業。而北交所的總定位是服務科研創新型的中小企業,與滬深形成差異化發展。

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預計北交所也不會對其帶來太大影響。目前,上海的科創板和深圳的創業板每年都有1、200家企業上市,兩市每年不過4、500家。而大陸有許多企業都想創新發展、搞研發,需要上市融資,造成市場對科研創新資源配置的需求太旺盛,僅靠滬深一年上市4、500家遠遠不夠。新設北交所將能提高此類企業的上市機會。

在大陸中央提出創新驅動戰略後,大陸的經濟結構要向創新驅動來升級轉化,金融服務的支援必然要有一個大的改變。北交所的設立正是助力創新驅動中的重要一步。(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