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鄒海明:4G帶來C端變革,5G將帶來B端變革

萬物智聯的5G時代即將到來,從今年5月開始,本站科技重磅打造“5G+訪談”,邀請行業內大咖共話5G,探討“5G+”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本站科技將通過專業視角持續爲大家帶來5G最前沿的報道。

文/張楠

3G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4G更多的是人與物的溝通,5G則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智能互聯。

大多數消費端用戶,在聽到5G時,第一反應都會想到手機,實際上,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還有更多的技術和產品形態值得期待,8K,就是其中之一。

作爲數字視頻標準,8K超高清分辨率(7680×4320)比1920×1080分辨率大16倍,除了畫面更加清晰,峰值亮度也可達到4000尼特以上,爲用戶帶來更加逼真的光影對比畫面。夏普的8K顯示技術研發,從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當時由夏普和NHK兩家公司共同研發的超高清顯示技術,就是現在的8K顯示技術。

從郭臺銘的特別助理,到現在夏普人人皆知的“8K小王子”,鄒海明見證了夏普中國8K+5G應用研發的全過程。鄒海明認爲,5G與8K結合是必然,由於目前手機在4G網絡環境下已經足夠可以滿足用戶的使用,因此5G的大帶寬、低延時、多連接等特性,8K是非常好的應用場景,並且可以解決此前4G環境下8K無法得到良好用戶體驗的問題。

5G+XX,已經成爲了5G賦能各行業的默認稱謂,細心觀察會發現,夏普稱5G賦能8K爲“8K+5G”,鄒海明解釋,這其實是一個富士康(夏普)特色稱謂,就像8K發展的歷程,5G技術出現前,並沒有任何5G標識,而此前在展示8K技術時,用戶會有疑問,包括內容如何傳輸,如何儲存等,在沒有5G技術的當時,其實並沒有很好的答案。如今,夏普發現多年前的答案就在5G上,所以自然而然地稱其爲:8K+5G。

鄒海明認爲,4G帶來了C端變革,而5G帶來的將會是B端的變革。未來,5G可以更好地保證,基於有價值的影像大數據的機器to機器之間的信息交流。所以夏普認爲,5G更多的應用場景在B端,這也是爲什麼夏普發展8K+5G策略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鄒海明強調,據日本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5G+8K的產值大約是5.15萬億美元,其中涉及到工業領域的產值佔到了3.78萬億美元,80%左右的產值存在於工業領域。因此他認爲,工業互聯網會與8K+5G共存,並且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繫,8K+5G重要的應用場景是在工業領域。

以下爲部分本站科技採訪實錄:

本站科技:夏普作爲一個家電企業,在8K+5G方面,有沒有一些新的部署和思考?

鄒海明:其實運營商或者華爲、中興這樣的企業,一般是講5G+8K。夏普是從顯示行業開始做起的,所以一般講8K+5G。其實兩者有必然的聯繫。因爲8K是屬於一種影像的大數據,現在的網絡是無法承載8K的,那就需要5G。所以我們從兩三年前,提出來8K戰略,現在我們也變更爲8K+5G戰略。

本站科技:5G+8K領域,5G技術本身的影響力是被高估了還是被低估了?

鄒海明:得5G一定是5G+,5G+才表示它(06:26)行業。如果僅僅是5G的話,概念上來講,它是第五代通訊技術。很多人以爲它就是在手機行業,但是你如果說5G+,那它加上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比如工業、醫療、交通、智慧教學,那它這個產業的估值絕對不是被高估。也不能說它低估,但絕對不是高估。

本站科技:8K+5G的這個應用的研發層面和落地層面,您有沒有遇到過哪些難題,這些難題是如何解決的?

鄒海明:從8K+5G這個全產業鏈來講,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走得最快的可能是終端的一些產品,像電視機。夏普差不多是在三年前就已推出8K電視機。前端產品,像攝像機這些採集設備,也於近一兩年推出。比較缺乏的是中間的一些環節,比如包括5G、8K的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起來,5G的標準實際上還沒有正式落地。

8K也一樣。它的編解碼的標準,中間傳輸的一些標準,也都沒有落地。中間還包括儲存,8K的儲存因爲很大,都是存在一些瓶頸的。

所以現在從富士康、夏普的戰略來講,是以優勢來發力,即前端和終端,也就是攝像機的部分和電視的部分,來推廣這個生態。同時,也在佈局中間瓶頸環節。比如夏普現在正在建造8K研究院,重點突破技術領域和硬件領域的瓶頸。同時也聯合了各種院校、科研院所,來做聯合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