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防治陸本輪疫情 無症狀者多且隱匿性更強

張伯禮詳解防治大陸本輪大量有傳染力無症狀者疫情。(澎湃新聞)

大陸《科技日報》29 日報導,大陸連續幾天本土新冠病毒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多於確診病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人數多、比例高是本輪疫情明顯特點。這一特點不僅與病毒本身有關,也與及時篩查、儘早發現感染相關,更與疫苗接種密切相關。

張伯禮解釋,首先與Omicron變異株自身特點有關。「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力增強,物極必反,其毒性也相對減弱。」病毒毒性減弱的臨牀表現就是臨牀症狀會較輕一些,很多感染者感染後短時間沒有表現出臨牀症狀。

來自其他國家的Omicron毒株與Delta毒株的病死率分析結果顯示,Omicron毒株流行期間的病死率下降,表明Omicron變異株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強。

「儘管如此,無症狀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張伯禮提醒:一是雖然無症狀,但是仍然有傳染性且隱匿性更強;另外今天是無症狀,明天也許就有症狀了。

「尤其對重點人羣來說,例如老年人、患基礎疾病的人羣,還有體弱、肥胖及嚴重吸菸者,他們存在病情出現並急轉直下的風險,需要格外關注。」張伯禮說,對一般無症狀者重點在隔離觀察,主張使用中成藥早期干預,一是控制其不出現症狀,尤其是不轉爲普通型;二是促其核酸早日轉陰。

無症狀者多,也與早期篩查、早發現有關係。

「疫情出現後各地均進行了大範圍篩查,由於早發現,不少患者尚在感染初期,未出現感染症狀。」張伯禮說。

隨着大陸各地早發現能力的加強,大陸核酸檢測的目標是達成在24小時內完成畫定區域的核酸檢測任務。核酸篩查的最新工作部署,使大陸各地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儘早發現感染者,控制傳染源。因此,與以往因發燒、乾咳前往哨點醫療機構就診被發現相比,很多感染者在發現時間上大大提前。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居民已大規模進行了疫苗接種。」張伯禮解釋,人羣的機體免疫力普遍增強,因此表現爲無症狀者居多。

「在本輪疫情初期,有的無症狀感染者確診後,出現過其周邊密接者均顯示核酸陽性的情況。」張伯禮分析吉林疫情時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易造成病毒的隱匿傳播,被發現時已致較多人感染。

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無臨牀症狀表現,但能夠通過核酸檢測出其體內帶有病毒的核酸,具有一定的病毒載量,一樣具有傳染力。

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專家表示,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說,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使疫情的發現變得困難,而大量無症狀感染者如不及時被發現會使疫情進一步擴散,又增加了及時控制疫情的難度。

對此,張伯禮表示,必須進行快速嚴格的流調溯源工作,關鍵是快,早發現、早隔離。

「本輪Omicron導致的疫情已經隱匿傳播了一段時間,並且存在多元傳染途徑,因此流調工作艱鉅複雜,需更加嚴格仔細,不僅要關注病例的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觸者,還要考慮病例前期是否存在傳播鏈,儘可能找到無症狀感染者。」張伯禮說,用最短時間找到全部無症狀感染者,徹底阻斷社區傳播,才能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