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門西口國小師生跨海赴清大 體驗頂大科學實驗

清華大學科管院在職專班「荔枝社」從事公益活動,邀請小金門烈嶼西口國小的中、高年級師生34人,搭機前來清華大學參與爲期3天2夜的「教育齊步走公益研究活動」。(清華大學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西口國小同學及老師一同在清大物理系普物實驗室,體驗超低溫世界的各種奇妙科學現象。(清華大學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在職專班「荔枝社」從事公益活動,善盡社會責任,在EMBA、Dual EMBA、MBA、MPM、HBA、MFB在職專班學長姐的全力支持下,以全額補助方式邀請小金門烈嶼西口國小的中、高年級師生34人,搭機前來清華大學參與爲期3天2夜的「教育齊步走公益研究活動」,成果豐碩。

清大科管院在職專班執行長林世昌表示,「荔枝社」是清華大學科管院在職專班的1個公益社團,社團名稱取「勵志」諧音,希望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可以砥礪弱勢小朋友的志向,邁向成功之道,社團宗旨以學術研究爲根基來從事公益活動,並藉由實證角度評估資源的投入是否達到預期成果。

爲使烈嶼西口國小體驗頂尖大學的實驗室,進而啓發小朋友對科學實驗的興趣,「荔枝社」特別委請清大跨領域科教中心暨物理系教授戴明鳳帶領3位助教,安排西口國小同學及老師一同在清大物理系普物實驗室,體驗超低溫世界的各種奇妙科學現象。

並藉由零下196度液態氮與生活中常見物品、食材的混合及其現象觀察,引領同學深入瞭解背後的科學意涵,透過有趣的實驗及親身品嚐、觸碰,期能使同學透過饒富趣味的課程內容,感受並逐漸擁抱被視爲艱深晦澀的科學,甚至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

此外,實驗室1樓設置科學展示走廊及空間,擺放各式新奇有趣的科學和物理展、演示教具,讓西口國小同學在沒有壓力之下,徜徉於此開放性場域,恣意把玩、動手實地操作。

林世昌指,此次烈嶼西口國小科學教育活動,爲達成效評估目的,行前以隨機控制實驗 (RCT) 的嚴謹方式選擇學生前往清大學習,避免慈善活動常見的選擇性偏誤(selection bias),並蒐集前測、後測、短期、中期的詳細資料,設計因果分析法中的差異中的差異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最後藉由此計量方法評估西口國小於清大體驗科學實驗的成效,釐清因果間之效果,期望往後能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以啓發更多偏鄉學童向學,消除社會分配差異。

荔枝社社長蘇大榮則表示,近期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潮流興盛,公益活動參與蔚爲顯學,然而,ESG活動的成效評估並不易,荔枝社主辦的慈善活動以2019年諾貝爾獎3位得主倡導的實地實驗,以系統性的方法持續追蹤、評估這些活動的因果效果(causal effect),這也是當前歐美各國大型NGO、NPO資源分配的遵循依據,而此次荔枝社的活動主軸則希望提升金門偏鄉小朋友的科學興趣。

荔枝社也安排烈嶼西口國小體驗大學場域與生活情境,包括圖書館、體育場館、學生宿舍、學生餐廳等,這些活動由清大科管院經濟系大3同學陳逸樺及其大學生團隊帶領學童並分享自身的大學生活經驗,此亦爲大學社會責任的最佳實踐,對於大學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涵。

前金門大學校長、現任清華大學總監李金振亦秉持相同理念,十分鼓勵金門各級院校與清華大學交流,他表示此行由清大科管院在職專班荔枝社發起,與小金門西口國小校長劉界宏及清大經濟系大學生團隊,共同籌辦此次公益活動,除了具實地實驗、實證決策正面意義,也充分展現善盡社會責任的精神。

清大指出,清大6年前在金門首創教育中心,起初只着眼於碩博士在職專班,林世昌除指導高階的碩博士高材生外,並注目於中小學的城鄉落差,於是規畫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學與小學搭橋」的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