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視“毀約”提價 生態圈模式遭質疑

(原標題:小米電視“毀約”提價 生態圈模式遭質疑)

然而對於漲價的原因,王川接受《華夏時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不漲價是去年的事情,2017年之所以漲價是因爲“成本漲了很多”。

毀約漲價?

此次漲價風波源於小米電視一個月以前的一場“不漲價”口號。

去年11月21日,樂視發佈公告稱,由於受上游供應鏈面板不足、面板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將會上調部分電視產品的價格,具體爲40吋、43吋、50吋、55吋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100元,65吋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其他尺寸價格不變。當時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在微博上高調喊話提出,“小米不漲價、壓力我們扛”口號。

讓業界意外的是,此前高調信誓旦旦的“壓力我們扛”的口號僅僅只持續了一個月,此次上漲尺度比樂視還要高。

記者對比小米電視和樂視電視上漲的價格發現,樂視40吋、43吋、50吋、55吋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100元,而小米電視3s、48英寸,從1999元上漲至2299元,漲了300元。

1月4日晚,王川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獨家採訪的時候表示,今年漲價是今年的事情,(小米電視)去年沒有漲價。而對於今年漲價的主要原因,王川對記者解釋說:“成本漲了很多。”

記者瞭解到,雖然2016年9月底小米電視發佈了2016年度秋季新品,但最讓業界揣摩的是,小米電視的銷量到底是多少?

記者統計發現,迄今爲止,小米只針對電視銷量公佈過兩次數字,第一次是小米在18億元入股愛奇藝的發佈會上,小米總裁林斌表示雙十一當天下單小米電視2的數量不僅超過米粉節,更是遠超友商;第二次是年度數據:2014年小米電視銷量爲40萬臺。此後再也沒有公佈銷量、激活率和市場份額。

而2016年11月初,《華夏時報》記者曾多次向其企業負責人詢問其銷量問題,但小米電視官方卻一直以沒統計過及這個需要與電商部門覈實等理由推託。

除此之外,在多家媒體的公開詢問下,王川也拒絕透露目前的電視累計銷量,只是表示,團隊很健康,也在盈利。除此之外,小米電視公關人士表示,這次只有兩款機型漲價,漲幅不大,因爲市場供需原因,接下來也有產品會降價。

生態圈困境挑戰不小

據多家媒體報道,從2016年第三季度起,中國市場面板供需情況開始緊俏,根據更新於10月19日的國際市場面板價格,40英寸1080P全高清液晶電視面板,最高漲幅達到了17美元,報價爲135美元,其漲幅摺合人民幣約爲115元。

“也正是因爲平板如此上漲,最終才讓各大電視企業開始調價,如此看來小米電視也顯得有些吃不消了。”上述人士對記者直言,其實對於小米電視來說,最要命的不是平板直接上漲,而是現實的小米電視生態的困局。

有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小米電視與樂視生態電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樂視可以藉助會員等多方面的優勢,對電視硬件等形成互補,而小米電視尚並不能稱之爲生態,從目前來看,僅僅只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已。

雖然近兩年小米電視持續完善其電視生態圈,爲電視板塊的持續有序良性發展努力佈局,但小米電視仍不能稱之爲完美的生態圈。

2016年11月22日,在小米電視戰略新品溝通會上,小米發佈了首款小米人工智能家庭影院,同時還發布了首款家庭影院音響。而在之前,小米已經推出了小米路由和小米盒子,試圖打造中國市場智能家居。

雖然如此,業內人士並不看好小米電視這種生態式佈局。“一方面,小米本來就不是做硬件起家的,也沒有多少經驗積澱和過硬的技術背景。”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即使小米電視通過內容嫁接和引入的模式擁有了自己的平臺,但目前看來,小米電視內容平臺還是一個空殼子。

“從目前小米電視的生態來看,僅僅是隻有終端的熒屏方面的單打獨鬥,根本不能形成完美的生態閉環爲己所用,未來還有更長的一段路要走。”上述分析人士對記者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