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結核病!疾管署擴大篩檢「3族羣」 拚1年內篩1.5萬人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在結核菌發現之前,歐美大陸每7人會有1人死於結核病,因此結核病被稱爲白色瘟疫。WHO在1982年,也就是結核菌發現後100年,把每年的3月24日訂爲世界結核病日,提醒民衆,要正視結核病的議題,共同降低結核病的疾病威脅。(林周義攝)

結核病發生率逐年下降,2005年至2013年,共18年間,已下降62%。今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爲「Yes!We Can End TB 」,疾管署達成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宣佈今年擴大篩檢3類族羣,不再只限於個案接觸者、長照機構、山地原鄉住民等,包含洗腎病患、45歲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6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可公費檢測結核病,以利及早介入治療,力拚1年內完成1.5萬人的篩檢。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在結核菌發現之前,歐美大陸每7人會有1人死於結核病,因此結核病被稱爲白色瘟疫。由於檢驗技術診斷方法及治療藥物不斷進步,因此世界結核病個案也逐漸的減少,但是即使如此,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全球每年仍有1000萬例左右的結核病個案,每年有150萬人左右,因結核病死亡,因此,WHO在1982年,也就是結核菌發現後100年,把每年的3月24日訂爲世界結核病日,提醒民衆,要正視結核病的議題,共同降低結核病的疾病威脅。

爲響應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今於臺北車站一樓多功能展演區舉辦「結核停看聽 篩檢向前行」2024世界結核病日記者會,聯合22縣市衛生局,共同宣導潛伏結核感染(LTBI)檢驗及治療的重要性。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說,多年來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在縣市政府、醫療院所、相關醫學會、民間團體及民衆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結核病(TB)新案發生率爲每10萬人口28例,較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累積下降62%。

曾淑慧表示,疾管署過去已針對結核病患接觸者、山地原鄉住民、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矯正機關收容人及工作人員、來自高風險國家的新住民實施公費篩檢。今年起,則新增3類重點對象,即洗腎病患、45歲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6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預計1年內檢測1.5萬人,以利及早介入治療。

潛伏結核感染(LTBI)是指感染結核菌後,結核菌在肺部被肉芽組織包覆,因免疫力夠,尚未發病成TB的狀態,沒有症狀也還不會傳染。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約有5~10%的機率發病成TB,接受LTBI治療,可有效減少9成發病,治療費用均由政府補助。LTBI合作醫療院所共有608家 ,民衆可至 https://www.cdc.gov.tw/Uploads/cd724423-be78-48ab-99f7-00400fe423d9.pdf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