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到不惑之年難逃青春痘危害 醫師:別等滿臉痘疤才就醫

青春痘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臺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中)提醒,及早治療是根治關鍵,切勿等到留下痘疤才就醫。(王家瑜攝)

青春痘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隨着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好發年齡有擴展的趨勢,從小學三年級到不惑之年,都難逃青春痘危害!醫師提醒,青春痘不只是皮膚健康的問題,更會影響患者的自信與人際關係,及早治療是根治關鍵,切勿等到留下痘疤才就醫。

臺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臨牀觀察發現,長青春痘的年齡層變廣了,原本從13歲青春期開始長痘痘,現在往下到10歲、往上到40多歲患者都有;他曾收治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小女生,滿臉痘痘,皮膚狀況看起來彷彿是青少年。

邱品齊指出,青春痘發生原因很多,例如油膩飲食、熬夜、壓力大之外,遺傳因素也不容小覷,如果家長過去容易長青春痘,孩子也容易在青春期時出現痘痘問題。另外,夏天高溫悶熱,加上化妝品遮蓋,也是誘發青春痘的原因。

「很多人以爲長痘痘是小事,因此忽略它。」邱品齊指出,青春痘不只是皮膚問題,更會影響患者的自信與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但臺灣社會尚未建立正確治療觀念;青春痘治療越早越好,發炎越嚴重、治療難度越高、所需時間越長,且越容易留下痘疤,因此建議在長痘痘初期就尋求皮膚科專業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王芳穎說明,現在青春痘治療非常進步,醫師會依據患者個人狀況,搭配使用外用藥膏、口服藥物、局部治療與光電治療等,其中以外用藥膏最常使用,包含外用A酸、杜鵑花酸、外用抗生素、過氧化苯(BPO)藥膏等。

王芳穎指出,由於每種藥膏效用不同,成分多爲單方,所以臨牀開藥時經常會將兩種單方搭配在一起使用,但每種藥膏在劑型、藥物釋放設計上是獨立的,同時塗抹可能影響藥物動力學外,副作用也可能增加,使用上要特別小心,因此會建議早晚個別使用,可能有些病人嫌麻煩就不擦;而近期在臺灣取得藥證上市的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因爲使用上較方便,可預期患者順從性大幅提高,讓治療效果更確實。

王芳穎提醒,診間裡經常有病人說,朋友推薦擦什麼藥有效,自己卻越擦越糟,這是因爲每個人致痘原因和痘痘型態都不同,務必經由皮膚科醫師診斷,選擇相應機轉的藥物給予治療。邱品齊也提醒,治療青春痘需要多點耐心,通常需要數週到數月纔會見效,切勿自行停藥或放棄回診追蹤,用藥後如產生副作用,應主動跟醫師反應,讓醫師適時評估與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