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鴨仔田裡「打工度假」 水稻長得頭好壯壯

水稻插秧後2至3周,「鴨爸爸」把小鴨仔趕進田裡,讓牠們幫忙施肥、把害蟲吃光光。(張毓翎攝)

小鴨仔悠遊嬉戲之餘,還能幫忙施肥、吃害蟲。(張毓翎攝)

推動10多年稻鴨農法的芳榮米廠,目前契作約3公頃的鴨間稻。(張毓翎攝)

小鴨仔在田裡趴趴走,可促進稻根向下生長,使稻米健康茁壯。(張毓翎攝)

「鴨爸爸」吳春進仔細固定鐵網,防止野狗進入田間把小鴨仔吃掉。(張毓翎攝)

「鴨爸爸」每天撒稻屑給小鴨仔吃。(張毓翎攝)

嘉南二期作水稻已陸續插秧完成,推動10多年稻鴨農法的芳榮米廠,目前契作約3公頃的鴨間稻,連日來產銷班的「鴨爸爸」帶着小鴨仔到田裡「打工度假」,小鴨仔悠遊嬉戲之餘,還能幫忙施肥、把害蟲吃得精光,並增加秧苗間通風性,使水稻不易生病,讓稻田更健康,也省下農民不少顧田功夫。

顧鴨已13、14年的「鴨爸爸」吳春進,每天清晨4、5點,就得到田間查看小鴨仔是否安好,他說,以前小鴨仔曾因淹水及野狗而死掉,所以每天至少需巡田2趟。被問到「顧鴨」跟「顧小孩」哪個比較辛苦?他沒正面迴應,只笑說,這幾年開始顧鴨,才體會到當年太太的辛苦。

吳春進還提到,稻子隨着小鴨仔一天一天長大,而稻子開始結穗時,就必須把鴨子趕回鴨寮,只是有時小鴨仔在田裡住習慣,就很難趕回鴨寮了;不過,他也笑說,小鴨仔雖然搞怪但模樣可愛。

芳榮米廠行銷總監張美雪表示,每隻小鴨仔都從嘉義溪口一處孵蛋鴨場載回到臺南,由於買來時小鴨仔纔剛孵出,「鴨爸爸」會先將牠們安置在家裡照顧,讓小鴨仔平安長大,等到水稻插秧後2至3周,「鴨爸爸」就會把小鴨仔趕進田間工作。

張美雪說,每分地分配12至13只小鴨仔,牠們啄食福壽螺等害蟲,排出去的鴨便便,成了稻米天然的有機肥,此外牠們在田裡趴趴走,可促進稻根向下生長,使稻米健康茁壯,產出的無米樂鴨稻糙米、禾雁米,可讓消費者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