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有感染力!專家推廣愛笑運動 釋放壓力

輔仁大學心理系主任、知名作家黃揚名(左)與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右)。(林周義攝)

5月7日是「世界愛笑日」,疫情解封之際,笑容也是脫下口罩後最重要的練習。專家表示,笑可以避免失智、憂鬱,讓身體自然放鬆、釋放壓力,建議各年齡層民衆,藉由無特定方法的「愛笑運動」,例如唱童謠、互看等,帶出笑的動作,讓笑變成自然的事。

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約在10年前接觸「愛笑運動」,他表示笑本來就是一種刺激,笑是讓身體處於愉悅狀態,刺激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可以讓我們身體自然放輕鬆,釋放壓力。對於失智症患者或是憂鬱症患者來說,只要有一個外在刺激,就不會讓走在負向循環中。

「愛笑運動是笑而開心,是笑而幸福」,林頌凱表示,民衆可以藉由唱童謠、互看等方式,進行簡單的身體互動,自然而然地帶出笑的動作,這樣的運動不分年齡、性別、身體狀況。他鼓勵民衆多多參與「愛笑運動」,一起享受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快樂和幸福。

輔仁大學心理系主任、知名作家黃揚名錶示,笑能改善心理狀態、促進人際互動、增強身體健康、提升正面情緒感受。從心理學角度看「笑」這個動作,本身就能改變人的心情,釋放多種正面情緒。

黃揚名錶示,「愛笑運動」一開始可能是假笑,慢慢地笑久了就會變成真心的笑。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動作笑容或肢體動作伸展,會反過來影響心情感受,多做動作一開始幫助可能不大,但久了自然想做動作,就會自然改善狀態。例如朋友勸架時,會把對方抱着,被壓抑時就會冷靜下來,變得沒那麼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