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要人人祝福臺大,只需這招

▲公立大學裡,就屬臺大是最有能力不依賴公帑辦學。(圖/翻攝自臺灣大學網站)

文/葉家

暌違三年多之後,王建民美國職棒大聯盟取得救援勝,網路上大家瘋狂轉發贊好,大呼「臺灣之光」回來了。隔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佈2016全球百大聲譽最佳大學排行榜,臺大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學校。不過,排名卻是連續第三年下滑。即將入閣的臺大副校長表示,教育部頂大計劃補助臺大的經費,已經連續4年下滑,「不可能要馬兒跑得快,又不讓馬兒吃草。」臺大校長也說,教育部應趁今年「105大限」集中資源,學校存亡問題則交給市場機制未料,網路上一片罵聲不斷:「資源集中臺大,卻喊公平競爭?」一樣在國際爲臺灣爭光,爲什麼王建民和臺大的網路評價,竟是天壤之別?簡單,王建民自食其力,不拿臺灣人半點民脂民膏,臺大卻每年耗用驚人國家預算,是其他公立大學的兩倍以上。雖然臺大規模較大,但以人均來計,每名臺大生每年花用40幾萬元的國家補助,也比其他頂尖大學高出三成。不但是同爲國立的中正東華大學的兩倍,更是一般私立大學的三倍多。也難怪人家批評,爽拿納稅人補助,卻要沒有拿到公家資源的其他學校「市場競爭」。用極端的比喻,好像養尊處優的皇帝問饑民們「何不食肉糜?」全球大學排行榜上,獨佔鰲頭的美國各大學多半爲私立大學。他們利用校務基金追求卓越,不惜重金聘請知名學者,也不惜重金(獎學金)招收優越的頂尖學生。甚至有些學校維持「校友子女優先錄取」(legacy admissions),看中的也是傑出校友的鉅額捐款。在這種私立大學的體制裡,市場競爭靠的不是國家或納稅人的資源,而是自食其力的本領。其他西方國家的頂尖大學則多屬公立大學,這些學校肩負一定的國家高等教育的使命,以國家的資源培養國家所需人才,不會隨英語世界的大學排行榜而起舞。當然,也不會得了便宜還賣乖,無視不公平競爭還高調喊「市場機制」。除了高教領域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歐美的差異。例如,美國崇尚超級英雄,但英雄主義電影歐洲卻不流行。事實上,歐洲經歷過長時期封建制度和兩次大戰,對個人英雄保持警惕。又如,美國人均收入瑞典高25%,但瑞典最低收入人羣工資卻比美國同羣體高出60%。美國是道地的移民國家,相信冒險和個人努力是成功的必要。但歐洲人認爲運氣的偶然性(例如出身貴族之家)決定了人生命運。

▲每年許多莘莘學子,擠破頭想進一流的大學。(圖/記者季相儒攝)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美國文化裡超級英雄的力量是一般人億萬倍,也就是認可人和人之間的懸殊差距。因此,一個人的財富也可以是其他人的億萬倍。但歐洲人在漫長的歷史裡看到主要的財富集中,源於君王和貴族對平民的任意剝削。個人努力不是不重要,但家庭出身卻更關鍵。因此,現在的歐洲傾向用稅率和福利制度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瞭解了歐美社會背景,才知道市場競爭與福利制度各有其文化與歷史淵源。臺大不應該一手抽人民的稅,一手又要競爭者遵循市場競爭。臺大要像王建民一樣,在國際舞臺爲臺灣爭光,又得到人民的祝福,別無妙方,只需一招。

這招很簡單,想要光風霽月走出自己的風格風骨,臺大只需向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看齊,脫離公立大學的行列,斬斷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的國家補助,靠自己實力(校友回饋、企業贊助、校務基金投資收益)在全球大學排名頭角崢嶸,人們就會把臺大看成王建民、曾雅妮吳寶春一樣的臺灣之光。所有公立大學裡,就屬臺大是最有能力不依賴公帑辦學。臺大幾十來工學院、醫學院、管理學院畢業的企業家校友,多到用校友杜正勝的話來說就是「罄竹難書」。就連曾經說過「超恨臺大電機系」的廣達董事長,都捐了不少真金白銀。臺大轉型,釋出資源。騰出的每年百億公帑可以用來補貼更多的大學以及經濟弱勢的學生,讓「公立大學生過半」的理想實現,促成臺灣高等教育發展落實「公校提供就學機會私校發展辦學特色」。既創造公平,也促進效率。而脫離國家補貼的臺大在辦學上更自主,在課程設計、人事編制、師資招聘、收生安排、資源運用等方面,都更有機會向國際一流大學看齊,往國際一流大學俱樂部前進。放眼國際,頂尖的私立大學都有成熟的環境與歷史背景醞釀。百年臺大,自然也有條件「轉大人」。自食其力開發資源,有了獨特風格與風骨的新臺大,也就不必被酸民以苛刻的顯微鏡檢視。到時,擺脫教育部重重箝制的臺大,不但可以在世界百大往前邁步,也可以得到更多「臺灣之光」的讚賞與祝福。

●作者葉家興,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臺灣客家人,出生在《鼕鼕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臺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臺前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爲獲利之本》、《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等。着有《理財與保險--迷思與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以上爲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