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口罩產業十年寒窗無人問 臺陸產量相差懸殊

財信傳媒董事長金河。(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記者陳心怡臺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口罩供不應求,成爲另一話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口罩產業可說是十年寒窗無人問的辛苦產業,臺灣的口罩產量中國大陸相較,相差十分懸殊。

謝金河在臉書指出,口罩成了鼠年最珍貴的寶貝!武漢疫情襲捲全球全世界都在搶口罩,不單單是臺灣而已,南韓單週口罩銷售暴增43.8倍,這兩天很多民衆在超商已經買不到口罩,蘇揆禁止口罩出口一個月,引來很多口水戰。先不談是非,臺股開盤,一定有一個族羣會漲停,且一價到底,那就是生產口罩的企業

其實口罩產業可說是十年寒窗無人問的辛苦產業,像是具代表性康那香,過去四年虧損了三年,董事長戴榮吉已經八旬高齡,康那香是不織布大廠國人自制的第一片衞生棉,就是出自康那香。臺灣有幾家不織布廠業績表現最好的工廠設在燕巢南六;還有一家新麗,是工業用不織布樹脂棉大廠,南六則以溼紙巾面膜主力毛寶則是生產清潔劑。也就是說,口罩的生產來自不織布,但國內上市公司很少主力是生產口罩的。

謝金河提到,這次口罩缺貨大家看到康那香觀光工廠擠滿了人,原來口罩產線只是聊備一格,進入觀光工廠供人蔘觀。很多民衆排隊買口罩,很多都是鄕野間家庭式小型生產線,最具代表性的是彰化,像和美,田中仍保留很多織襪工廠,還保留一些口罩工廠,新北市也有一些。

最主要原因是口罩產業進入門檻很低,價格殺戮慘烈,臺灣大量生產的口罩工廠廿年前紛紛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大陸,這次口罩缺貨,大家才知道,2019年臺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口罩185萬片,但臺灣從中國大陸進口高達3.98億片,這可以看出臺灣的口罩產量跟中國大陸相較,相差十分懸殊。

在產業外移中,大陸的擴廠力道驚人,香港有兩家上市公司,像是最大的恆安國際去年銷售額242億港幣維達國際去年營收148億港幣,都是績優的公司,實力遠遠超過臺灣的不織布廠,留在臺灣的剩下家庭式的小型加工廠,還有的是高附加價值醫療級口罩。這次口罩缺貨風波,也是大家深刻了解口罩產業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