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首例!30多歲男接種AZ 併發血小板低下症候羣

臺灣出現首例施打AZ出現血栓案例。(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針對近期國內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預防接種組(ACIP)已於5月31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進行討論,確認我國首例因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引發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後羣(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之案例。該名民衆臨牀警覺與及時診治,症狀已改善並轉至普通病房持續觀察中。

指揮中心表示,與會專家於綜整相關資料後表示,截至目前國內AZ疫苗已接種46萬1647人次本例爲我國首例TTS個案發生率爲百萬分之2.1,其他國家英國於接種第一劑後TTS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2.3(截至5月1日),歐盟則爲百萬分之6.5(截至4月4日),建議指揮中心應持續監測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並建議符合接種對象之民衆應配合疫苗供應進度,接種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說明,本案爲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曾出現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於3日後逐漸緩解。自5月19日起,出現微燒、持續頭痛腹痛等症狀,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血小板低下,D-dimer異常升高等,同步影像學檢視頭部腹部雖未發現血栓病兆,經臨牀研判依「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候羣(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臨牀指引」及時診治,個案目前血小板值恢復中,狀況穩定。本案經專家審查,符合布萊頓合作組織(Brighton Collaboration)病例定義,研判爲我國首例TTS個案。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我們接獲30多歲男性,今年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新冠病毒疫苗後,曾發生發燒等症狀,但接種後經過7天開始出現持續頭痛、腹痛等症狀,經檢查發現血小板值低下,D-dimer也有異常升高,並出現血栓的現象檢驗中也發現說他有第四血小板因子自體免疫抗體反應,這是血栓病血小板低下症後羣最關鍵實驗室檢查,根據他血小板低下,研判是血栓病血小板低下症後羣,可能跟AZ疫苗接種有關,不過他發現滿早,經過治療後血小板值已經恢復狀況穩定,經過新冠疫苗小組的專家審查,符合國際上對於疫苗引起血栓病血小板低下病例定義,研判是我國首例跟疫苗相關個案。

李秉穎說,這種情形在臺灣是第一次發現,這個案例是因爲滿早就得到診斷,所以康復蠻快,呼籲28天內若出現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嚴重胸痛下肢腫脹,皮膚紫斑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