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有一種年味叫“堅守”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 題:有一種年味叫“堅守”  新華社記者樊曦、黃垚、王優玲  新春佳節,萬家燈火。在一年中最重要的團圓節日,許多不同崗位的勞動者作出了相同的選擇——堅守。他們立足崗位、盡心盡責,用勞動書寫新年別樣風味。  2月13日大年初四,北京通州。地下9米處,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京通號”在轟鳴聲中向前掘進,力爭早日打通京唐城際鐵路全線貫通前的最後一條隧道——運潮減河隧道。  “進排漿流量波動較大,氣墊倉底部有積渣!”“碎石機打到擺動模式,球閥打開,開始沖洗!”工地上,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副經理魏哲扯着嗓子和工友們交流。  1993年出生的魏哲已經跟隧道施工打了8年交道。看着運潮減河隧道還有不到5個月的工期,他選擇假期堅守一線,與盾構機一起掘進攻堅:“盾構機是我的‘大夥伴’,我期待看到它早日破土而出。”  春節假期,中鐵十六局沈白高鐵樓山隧道施工現場,130多名建設者同樣在隧道深處緊張忙碌,各類施工機械穿梭其中。  “我們負責施工的樓山隧道出口,長2328.98米,掘進線路較長,地形複雜,給施工帶來了很大挑戰。”工程部部長劉立巖告訴記者,沈白高鐵是東北東部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是沈白高鐵項目攻關關鍵期,爲了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項目團隊在進出口兩個作業面同時施工,全力保障施工效率。  “客車D217次,元龍站1道通過。”2月12日大年初三,隴海鐵路元龍站行車室內,閆帥龍全神貫注地盯着電腦屏幕上的列車運行圖,辦理接發、聯控等手續。  閆帥龍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寶雞車務段元龍站值班員。春運期間,隴海鐵路增開多趟旅客列車,元龍站平均每天要接發列車100餘對,平均8分鐘接發一趟列車。作爲車站運輸組織的“指揮官”,閆帥龍和車站職工不分白晝、持續接力,守護着一趟趟列車安全通過。  堅守,是勞動者不變的奮鬥底色。春節假期,位於河南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科技創新港一期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與運料車往來穿梭,4棟總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單體建築正在同時施工。  中鐵十九局項目經理馬振宇在總控室與同事們協調設備安排,確保各工點工藝銜接流暢。“爲了讓廣大師生儘早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春節期間我們200多名工人、100多臺套設備不停工。”他說。  同樣搶抓工期的還有浙江寧波舟山港六橫公路大橋二期工程項目。2月9日除夕夜,中國鐵建港航局混凝土攪拌船“鐵建砼01”連夜進行雙嶼門特大橋主墩澆築任務。  “大橋主墩承臺是整座大橋的‘兩隻腳’,直接關係橋能不能站穩。而大橋施工海域處於圍墾區,水淺灘多,地質條件複雜,必須搶抓最適宜的窗口期進行施工。”船長梅志文說。春節假期,梅志文和167名同事奮戰在施工現場,這個連通寧波和舟山六橫島的陸路通道,包含雙嶼門特大橋和青龍門特大橋兩座世界級跨海橋樑。  崗位雖平凡,職責不平凡。假期順暢出行,電力保障是關鍵。春節期間,國網山東德州寧津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一直奮戰在保供電第一線。  “我們結合使用人羣、使用頻次、負荷容量等情況,每天早中晚三次對城區和各鄉鎮充電站分層次、分重點逐一檢查,確保充電設施安全穩定運行。”黨員服務隊隊員王海濤說,春節期間外出返鄉人員多,電動車充電需求量較平日大幅增加。“節前隊員們就制定好巡視檢查計劃,全力保障大家綠色出行用電。”  把責任扛在肩頭,用奮鬥書寫擔當。2月10日大年初一凌晨4點,天還沒亮,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徐珺已經起牀,她5點半要趕到單位。  “這兩天中東部地區大幅回暖,但湖南等地仍有積雪、積冰,我比較擔心氣溫升高融雪融冰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包括冰錐融化墜落等。”徐珺說,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和外出旅遊的羣衆較多,作爲預報員最牽掛的還是雨雪、大霧等天氣可能對公衆出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及時作出預報預警。“不只是我,還有許多同行都在崗位堅守,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大江南北,春意漸濃。懷着對未來的美好期盼,無數平凡人用拼搏奮鬥,點亮新一年的幸福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