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年/陪病文化、逛醫院陋習終打破 醫超有感:限制探病應延續

陪病文化、逛醫院陋習終打破,醫超有感:限制探病應延續。(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嚴雲岑趙於婷專題報導

「醫院不是超市,探病次數還是要限制!」新冠肺炎延燒一週年,各醫院配合防疫訂下種種限制,其中讓醫護人員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打破了多年來牢不可破的「陪病文化」。醫師感嘆,預約制加上限人限時,不僅更有利於院內感染管控,「就連醫療暴力也減少了。」

今年3月歐美境外移入大爆發,4月清明連假仍出現全民出遊潮,指揮中心除發送細胞廣播,呼籲避免前往人潮聚集地外,指揮官陳時中更臨時宣佈「全國醫療院所禁止探病」,直到6月才逐步放寬限制,但仍維持每日開放2時段、每次限2人,並採實聯制登記詢問TOCC且全程都需戴口罩

「限制探病對醫院來說是好事。」因應防疫推動預約探病APP,並致力結合雲端AI技術、發展遠距看診的臺北榮總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表示,在疫情之前,醫院文化都是「以病人爲中心」,像臺北榮總每棟大樓都設有多個出入口,但自從農曆年起設立發燒篩檢站後,醫院都改爲定點進出,原本擔心會造成不便,但推行近一年,民衆也慢慢習慣了。

▲因應探病限制,許多醫院都運用平板電腦通訊軟體,提供視訊探病服務。(圖/記者林悅翻攝)

李偉強直言,過去臺灣的陪病與探病文化牢不可破,加上民衆把醫院視爲「公共空間」,幾乎24小時都有訪客進出,喝酒闖入等事件也屢見不鮮,但自從疫情爆發後,因爲在門口就有專人把關,沒有正當理由無法入內,醫療暴力也相對減少。就算明年疫情趨緩,仍希望探病限制與病房管制能夠延續。

今年疫情除加速智慧醫院發展,探病文化的發酵,也讓新光醫院行政院長洪子仁很有感。他表示,過去醫院經常見到「一個長官生病,所有下屬都跑來」,但醫院並竟不像百貨公司,可以隨意亂逛,醫療團隊因此鼓勵視訊探病,民衆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可見疫情對於減少院內接觸觀念提升有所進展。

▲指揮中心4月禁止探病時,北榮排隊情況。(圖/李偉強提供)

洪子仁表示,疫情似乎可以把很多臨時化變成「常態化」。新光醫院今年因應疫情,設置戶外發燒篩檢站,未來也考慮讓「急診外推」成常態,在戶外貨櫃屋篩檢內,常設X光等採檢設備,問診檢查一條龍,避免高風險感染者直接進入醫院。

林口長庚行政副院長邱政洵回顧疫情間的醫療運作,也對陪病文化改變印象深刻。他表示,在疫情之前,醫院對於探病次數並無限制,「如果朋友住院,一天你要來看5、6次也沒人攔你」,而許多醫院設有地下商城,也會吸引民衆專程來「逛街」,但醫院畢竟還是高風險場所建議就算明年回到承平時期,仍建議非必要還是減少前往。

【你可能也想看】

►新冠疫年/搶口罩、囤酒精、國家級警報!回顧疫情5大亂象►新冠疫年/這一年我們這樣與病毒走過 回顧疫情10大階段►新冠疫年/醫院人力「超限運作」常態化 醫護齊盼防疫津貼快發放►新冠疫年/到明年4月都是高峰期 醫曝「現實面」:以後隨時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