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廠看淡工業與汽車芯片市場 碳化矽需求供給或迎共振

日前,半導體芯片大廠恩智浦、安森美髮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財報,都對下一階段汽車芯片市場表達了趨向保守的看法。英飛凌也發佈2024年的業𪟝展望,下調對工業市場的預期。不過,芯片大廠對碳化矽的需求仍然樂觀,這在安森美髮布財報中有所表現。

汽車芯片:市場預增6%

在恩智浦公佈的財報中,第四季度營收34.22億美元,同比增長3%;汽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工業與物聯網同比增長9%,移動業務同比增長8%,通信與基礎設施及其他業務同比下降19%。2023全年收入爲132.8億美元,同比增長1%;汽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9%,工業與物聯網同比下降13%,移動業務同比下降17%,通信與基礎設施及其他業務同比增長5%。

儘管整體業績保持增長,汽車業務還在幾個業務板塊中處於領先,佔2023年總收入的56%,但恩智浦對2024年的預期卻不樂觀。由於電動汽車和中國電子市場的疲軟,恩智浦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預測爲31.3億美元,低於預期的31.6億美元。恩智浦總裁兼CEO Kurt Sievers表示:「我們正在通過管理我們的控制範圍來實現軟着陸,特別是限制向客戶過度發貨。」

3年前全球性「芯荒」襲捲汽車行業,但隨着去年以來汽車需求的降溫,汽車芯片市場開始出現產能局部過剩和庫存增加等問題。有觀點認爲,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部分領域擴大使用消費級、工業級芯片替代車規級芯片,也是導致當前對汽車芯片市場前景看空的原因之一。

這一情況在同爲汽車芯片大廠的德儀、意法半導體等公司此前發佈的財報中亦有所體現。德州儀器第四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13%,遠低於市場預期,同時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也將低於預期。義法半導體的2023年第四季度業績也顯示,淨營收同比下降3.2%,遠低於市場預期,同時預計第一季度的營收也將較上年同期下降15%。

但有專家指出,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已經成爲擧世公認的發展大趨勢。市場對汽車芯片的需求仍具靭性。儘管目前爲止,多數汽車芯片大廠對2024年的展望不及預期,但安森美第四季度財報數據卻超出預期,2024年第一季度展望也基本符合分析師預期,這表明汽車製造商對安森美旗下車載CMOS圖像傳感器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SIA行業統計和經濟政策總監Robert Casanova認爲:「儘管汽車芯片今年開局緩慢,但預計該芯片市場仍將增長6%。」

工業芯片:電源和傳感器顯著下降

昨日,英飛凌下調了對於2024年的業績展望,由於工業客戶半導體需求普遍下滑,英飛凌將營收預期調至155億-165億歐元,低於此前預期。由於工業領域的電源、傳感器芯片銷售額明顯下降,英飛凌預計第二季度會更加不樂觀,工業業務銷售額將降至36億歐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0.6億歐元。

工業芯片涉及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芯片種類繁多,包括處理器、傳感器、存儲器、通信、放大器、時鐘和定時器、數據轉換器、接口芯片,以及功率、電源管理、電機驅動、無線連接、RF器件等都在工業領域有所應用,領域涉及工廠自動化、電機敺動、照明、測試和測量、電力和能源等。隨着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工業芯片的市場也在持續增加。

不過2023年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了市場對工業芯片庫存的消化,導致工業芯片產能過剩、庫存增加。英飛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工業應用的電源和傳感器芯片的銷售額「顯著下降」,預計第二季度將面臨困難。

義法半導體和德州儀器公司的工業芯片業務也明顯放緩,兩家公司財報中對工業芯片的預測偏於負面。義法半導體CEO Jean-Marc Chery在財報中表示:「在第四季度,我們的客戶訂單與第三季度相比有所下降。我們繼續看到汽車終端需求穩定,個人電子產品需求沒有顯著增長,工業產品需求進一步惡化。」

相對上述兩類芯片產品而言,市場對碳化矽的後續成長仍然樂觀。在安森美髮布財報中,第四季度收入爲20.18億美元,毛利率爲46.7%;2023年全年營收82.53億美元,毛利率爲47.1%。展望2024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預計營收將在18億-19億美元之間。安森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Hassane El-Khoury 表示。「過去一年,我們的勢頭繼續保持,汽車收入創歷史新高,碳化矽收入同比增長4倍。」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除特斯拉外,不少車企正積極推進SiC車型量產交付。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已有40款SiC車型進入量產交付,結合CleanTechnica統計數據以及6月主力車型銷量,推測上半年全球SiC車型銷量超過120萬輛。

從產業長遠發展角度來看,碳化矽仍具備強勁發展潛能。根據集微諮詢測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近70億元。預計到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車SiC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接近28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45%。

中金研究認爲,隨着多款搭載800V平臺的車型發佈,以及頭部材料廠商擴產計劃超預期,碳化矽產業鏈迎來頻繁催化。需求端新能源車+光伏上量與供給端良率突破或於2024年迎來共振,碳化矽有望迎接大規模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