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吹牛的政策 下一代賠上競爭力

「2030雙語政策」事前沒有經過充分公共討論,到目前爲止,教育部也未發展出雙語教材。圖爲外籍老師授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推動「2030雙語政策」,但這是一個未經過公共討論就橫空出世的政策,到現在沒有雙語教材、也沒有足夠的雙語師資,少有人相信可在2030年達成目標。教育部現在僅能用經費利誘學校入甕,但這樣無法成事,應該回到現實,以免減損下一代的競爭力。

「2030雙語政策」是從上而下產生,事前沒有經過充分公共討論,加上教育部未做好準備,導致實施2年8個月以來,引起非常大反彈,不但絕大多數教師反對,連原本支持的家長們也開始質疑。

到目前爲止,教育部並未發展出雙語教材,因此雙語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自己編教材,工作負擔加重。雙語教師也嚴重不足,多數本國教師沒有能力和外籍教師搭配以進行雙語教學。更嚴重的是,在雙語課程上,每堂課一半的時間都被浪費在英語上,學生既聽不懂,就乾脆放空,無法學到完整的核心能力。

2014年擔任臺南市長的賴清德,推出「英語爲第二官方語言」的10年計劃,宣稱2024年要讓臺南成爲雙語城市。但過了9年,臺南市沒有成爲雙語城市,反而學生說學習意願低落,不喜歡原本科目、也不喜歡英語,這是雙輸。

「2030雙語政策」目前就靠着4年125億元經費利誘學校投入,有些學校爲了取得經費而參與,但壓根兒覺得困難重重,這個政策怎麼會成功?

歷來政府推動教育改革,第一考量都是要評估能否增加學生未來競爭力。「2030雙語政策」目標也是要提高學生競爭力,但在執行上,卻是反其道而行。教育部不要再吹牛「2030雙語政策」可以達成什麼遠大目標,應該趕快修正及調整,以免耽誤下一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