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IPEF沒臺灣不意外 蔡政府膨風纔可悲

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在立法院答詢表示,IPEF是印太戰略重要經濟一環,蘇利文事先已經說臺灣不在第一輪,是給臺灣一種尊重,臺灣還有機會,可能是第二輪。(劉宗龍攝)

臺灣沒有被納入IPEF首輪名單,其實並不意外。《路透社》早在3月就揭露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閉門會議指出IPEF不會有臺灣,偏偏民進黨政府不肯認清現實,還向國人說「理論上」會有臺灣,吹噓大內宣這麼久,恐怕連自己人都相信了,搞到現在下不了臺,被蘇利文用如此「尊重」方式告知,算咎由自取。

IPEF爲什麼沒有臺灣?目前主流論述是有成員國擔心臺灣加入會使得抗中色彩太強烈,恐怕會惹得北京當局不高興;況且IPEF並非傳統貿易協定,少了關稅優惠,本來吸引力就不大,如果爲了這個還看不出有什麼好處的組織,貿然得罪最大貿易伙伴,實在沒什麼讓臺灣加入的必要。

其次,從美國角度而言,IPEF成員國會有這樣的顧慮當然可以理解,而美國也真的聽進他們的話,第一輪先排除臺灣,這樣作法對臺灣來說就顯得格外尷尬。

從阿富汗到烏克蘭,民進黨政府一直催眠民衆臺灣和烏克蘭不一樣,臺灣有臺積電、臺灣在全球產業鏈佔有重要地位、臺灣是印太戰略的關鍵環節,彷彿自由世界少了臺灣就要滅亡了一樣。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臺灣固然重要,但在美國的棋盤上,臺灣就和其他印太區域國家一樣只是棋子之一,並沒有比別的國家更重要,下棋的還是美國。臺灣是可以牽制中國的棋子,但爲了建構IPEF,拉攏這些遊走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區域國家,臺灣就成爲「棄子」。

更悲哀的是,臺灣爲了參與區域經濟組織,往往在進入之前都宣稱自己已經達到高標準。既然如此,人家爲何一定要將臺灣納入這些組織不可?反正臺灣不在IPEF,也會在雙邊機制下,乖乖遵守IPEF的規則。外交部一味的大內宣可就此歇矣,別再唾面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