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荼毘驚見「大量渾圓舍利子」 醫揭2種可能原因

佛光山13日在臺南大仙寺舉行星雲大師荼毘儀式,燒出許多舍利子。(佛光山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星雲大師昨(13)日完成荼毘(火化)儀式後與世訣別,佛光山今表示,發現有許多光滑圓潤,如珍珠大小的圓形結晶舍利子,「數量難以計算」,照片曝光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更好奇舍利子究竟是如何形成?對此,有醫師指出目前醫學界有兩派看法,可能是人體結石,抑或是骨骼內礦物質被高溫融化後降溫產生的結晶。

據瞭解,所謂舍利,是梵語śarīra遺骨之意。通常指佛陀的遺骨,佛陀遺體焚化後結晶而成的固體物,如佛骨、佛牙、佛頂骨舍利、佛指舍利等。佛光山表示,按佛教觀念來說,舍利形成原因,不是生理因素,也非食物結晶,而是日積月累長年修持,功德昭著的自然成就,是戒、定、慧三學薰修的成果。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枋寮醫院腸胃科醫師方冠傑從指出,通常舍利子的成因有2種解釋,其一爲「結石」,長期茹素者攝取較多維生素和礦物質,沒有食入肉類,而油脂的攝取也較少,導致膽汁容易行成結石。

其二則是「火化」,火化爐近千度的高溫使得人體骨骼裂解,其中的礦物質融化降溫後就可能會形成結晶,若是溫度驟變形成的結晶,會比較容易變成圓形。不過上述兩點形成舍利子的原因至今都未有定論。

星雲法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江都,1949來臺後,一手打造佛光山,致力推動「人間佛教」,本月5日下午辭世,享耆壽97歲。而他早在2013年時就預立5000字遺囑,其中提到,人生的最後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